政策“组合拳”发力,A股市场“升”机盎然
AI导读:
自去年9月政策“组合拳”推出,A股市场显著上行。宏观政策发力显效,中国经济展现韧性并传导至资本市场。政策力度稳,筑牢市场根基;政策指向准,培育资本市场“新”实力,为A股持续注入高质量动力,A股有望延续结构性机会。
自去年9月份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推出以来,上证指数已从近2900点稳步攀升至超3700点,A股市场迎来显著政策红利。尤其是今年7月份以来,市场动能进一步释放。近日,A股市场成交额连续多日突破2万亿元、两融余额时隔十年重回2万亿元以上、上证指数创近十年新高……A股市场“升”机盎然,背后是我国宏观政策持续发力、精准赋能所带来的强大动能,为股市注入活力。
随着宏观政策发力显效,中国经济展现出强劲韧性,并持续向资本市场传导,投资者信心稳步增强,资金面与情绪面形成良性互动,市场内在稳定性显著提升,资产价值重估的坚实基础加速形成。从“政策护航”到“经济韧性”,再到“市场稳定”乃至“价值重估”,一条清晰且环环相扣的正向循环链条已然形成,为A股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深层动力,凸显政策对股市的支撑作用。
政策力度稳
筑牢市场发展根基
去年9月24日,国新办发布会上宏观政策多箭齐发,涵盖了货币、地产、资本市场等多个维度;随后,9月2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下一步经济工作,进一步释放了政策暖意,成为股市重要利好。
此后,面对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复杂局面与多重挑战,我国宏观政策始终锚定“稳中求进”总基调,通过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精准协同、跨周期调节与逆周期调节的有机结合,筑牢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根基,稳定股市预期。
在货币政策方面,中国人民银行通过“总量调控+价格引导+机制创新”的立体化政策组合,持续保障金融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
具体来看,一方面,两次全面降准(2024年9月27日和2025年5月15日)释放长期资金约2万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连续5个月(自2025年3月份起)加量续做、买断式逆回购常态化操作,构建起跨周期流动性供给机制;另一方面,通过下调7天期逆回购利率,引导市场利率下行,切实降低企业和居民融资成本。与此同时,创新推出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及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等资本市场专项工具,既为市场主体提供了更灵活的流动性管理手段,也通过引导长期资金入市稳定市场预期,促进股市健康发展。
财政政策则以持续加大支出强度与优化支出结构为核心,既筑牢民生保障、稳固居民消费能力与意愿,为经济增长提供内生动力;又借助重点领域投入培育新增长极,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与创新发展。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1月份至7月份,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6.2%,增速比全部投资高4.6个百分点;占全部服务业投资的比重为5.1%,比去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
同时,减税降费政策持续加力增效。今年以来,针对制造业、科技创新等领域的税收优惠政策得以延续和优化。此外,发挥专项债“稳投资、补短板”的关键作用,上半年全国发行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2.16万亿元,同比增长45%,重点投向交通、水利、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领域,既通过基建投资拉动产业链复苏,又通过项目落地形成优质资产,同时为资本市场提供稳定的政府债券投资标的,实现与货币政策的协同发力,助力股市稳定。
这一系列政策助力我国经济在复杂环境中平稳运行,并通过稳定预期为A股市场构筑起健康发展的基础。
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李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财政政策持续加码,地方专项债发行规模同比大幅扩张,加之央行实施降准、降息,整体资金面维持宽松,为市场托底提供了坚实支撑。”
政策指向准
培育资本市场“新”实力
宏观政策的精准赋能既为当下经济增长注入新活力,也夯实了长远发展的产业根基,这种结构性优化正深刻重塑资本市场的价值逻辑。自去年9月24日以来,在稳住经济基本盘的同时,政策着力向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新质生产力等关键领域倾斜,通过定向支持推动资源向高效能、高附加值领域集中,推动股市结构性发展。
例如,政策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今年5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发行科创债有关事宜的公告,从丰富科创债产品体系和完善科创债配套支持机制等方面,对支持科创债发行提出多项重要举措。随后,沪深北证券交易所和交易商协会跟进发布细化举措,共同形成支持科创债发行的“组合拳”。
Wind资讯数据显示,5月7日以来截至目前,全市场累计发行788只科创债、发行规模为9802.49亿元,发行数量和规模同比分别增长102.05%和159.09%,为企业攻克核心技术瓶颈、扩大研发投入规模、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坚实的资金支撑。
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更是政策发力的重中之重。6月18日,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的意见》提出,根据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支持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更多前沿科技领域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加大对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支持力度。
政策赋能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也促进了资本市场结构、效率和投资价值的改善。一方面,大幅提升了上市公司“含科量”。与10年前相比,市值超千亿元的A股上市公司中,科技企业占比从12%提升至27%,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形成了集聚效应。另一方面,促进了上市公司业绩增长。如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材料行业上市公司近5年营收复合增长率分别达12.5%和17.9%。同时,改善了投资者回报,仅科创板、创业板近5年分红回购就超过7300亿元,凸显股市投资价值。
由此可见,这种精准指向的政策赋能,不仅让经济增长的动能更加强劲,而且让资本市场形成了“优质资产溢价”的共识,投资者对具有核心竞争力、符合产业升级方向的企业认可度不断提升,推动市场向“结构性行情”深化,为A股持续注入高质量动力。
川财证券研究所所长陈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政策引导资源向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和新型消费等新方向新领域集聚,为中期结构性行情奠定了基础。未来,随着政策效能的持续释放和经济复苏的持续,A股有望在波动中延续结构性机会。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