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公安部公布非法经营证券、期货业务犯罪案例,呼吁加速场外配资退出。场外配资无合法资格,涉及非法活动。监管部门严厉警告,需建立常态化打击机制。同时,降低场内券商两融门槛,培育价值投资氛围。

  近日,公安部公布了5起非法经营证券、期货业务犯罪的典型案例,其中两起涉及非法场外配资业务,另一起案例中违法主体被判非法经营罪。笔者呼吁,应加速场外配资的退出进程。

  2019年11月,《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明确指出,融资融券是国家特许经营的金融业务,未经批准,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从事配资业务。2020年修订的证券法也强调,除证券公司外,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涉足证券融资融券业务。显然,场外配资并无合法资格。

  现实中,一些场外配资机构不仅图谋配资利息,还可能觊觎投资者的本金,违法情节尤为恶劣。例如,有的配资公司采用“虚拟盘”操作,投资者的交易指令并未进入沪深交易所系统,而是被配资公司截留,形成对赌关系。一旦股价大幅波动,配资公司可能卷款逃跑,投资者本金难保。

  从投资者角度看,即便参与合规配资,胜算也不高。高杠杆配资往往涉及高波动率个股,走势难以预测。真正的高手为何不去市场博弈,而只赚点小利息呢?此外,投资者的心理素质也是关键。自有资金投资,时间站在投资者一边;而借钱炒股,时间则成为对手,高杠杆下,一个跌停板就可能资产归零,心理负担导致操作失误几率增加。

  场外配资发财难见,投资者应避免赌博投机心态,以免影响生活和家庭。场外配资已无法律依据,属非法证券活动。监管部门此次警告,是对残存场外配资的严厉警示。建立常态化打击机制至关重要,可由证监、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联合执法,清理查处非法配资。

  刑法第225条明确非法经营罪包括非法经营证券、期货业务。场外配资触碰高压线,后果严重。产业链涉及配资公司、软件开发商、资金提供者等,应全链条打击。

  同时,可降低场内券商两融业务门槛,如资产要求,更多考虑投资者交易年限和水平,惠及交易高手。

  场外配资与股市过度投机有关,应加大市场操纵打击力度,引导上市公司分红回购,培育价值投资、理性投资氛围。(作者系财经评论员)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