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A股融资余额达1.97万亿元创新高,杠杆资金加速进场,机构资金情绪回暖。市场资金面呈现多元积极变化,宽基ETF获净申购,产业资本减持压力减轻。机构看好结构性行情,核心指数有望挑战年内高点。

  沪指3600点拉锯战正酣,杠杆资金加速进场。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29日,A股融资余额达1.97万亿元,续创新高。自7月21日以来,A股单日融资买入额占比连续7日突破10%。

  不只是杠杆资金,机构资金也释放积极信号。受访人士指出,近期A股资金面呈现多元积极变化。市场成交量持续走高、被动产品新发不断发力、主动权益类基金发行量增长;产业资本层面,减持规模较上月大幅下降约四成。财政部针对保险资金推出一系列长周期考核举措,有望强化险资权益资产配置的稳定性。

  展望后市,有机构人士指出,核心指数有望挑战年内高点,但过程可能并非一帆风顺,短期需密切关注政策细节的落地速度、经济数据的实际验证情况以及外部环境变化。

  多路资金入市

  今年7月,A股市场持续活跃,融资余额水涨船高。7月21日,融资余额自今年4月3日以来首次重返1.9万亿元之上。截至7月29日,融资余额连续7个交易日增长,达到1.97万亿元。

  多位受访人士表示,融资余额的持续增长表明投资者对后市乐观预期增强。但也要注意其中的风险。

  排排网财富研究部副总监刘有华谈道,融资余额增加意味着杠杆资金的市场情绪高涨。不过,融资余额过高也可能是市场过热的信号。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7月29日,单日融资买入额占A股成交额的比例连续7个交易日突破10%。对此,明泽投资基金经理胡墨晗分析,融资买入占比持续超10%,释放市场风险偏好显著提升的信号。

  此外,刘有华认为,融资买入额占比连续多个交易日超过10%,反映出个人投资者活跃度及内部共识度较高。

  事实上,不只是杠杆资金,近期,机构资金的情绪也暖意绵绵。

  周帅分析,一方面,伴随着权益市场的回暖,6月以来权益公募基金发行量明显增加。另一方面,7月初,财政部发布通知,提出的一系列长周期考核举措有望强化保险资金权益资产配置的稳定性。

  此外,奶酪基金投资经理潘俊认为,市场增量资金的来源还包括:由于无风险利率快速下降,部分理财资金通过保险、银行间接入市。

  整体而言,在胡墨晗看来,近期A股资金面呈现多元积极变化。宽基ETF持续获得资金净申购,产业资本层面,减持规模较上月大幅下降约四成。

  机构看好结构性行情

  就近期A股表现而言,市场延续震荡向上走势,上证指数在3600点上下徘徊,热点板块频繁切换。

  格上基金研究员托合江分析,今年以来A股经历了三轮上涨,一个重要背景是,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持续增长,但高收益资产的稀缺性加剧,推动投资者加大对股市的配置。

  资金面活跃背景下,A股后市仍然值得期待。潘俊谈道,往后看A股仍然有向上空间。但短期需警惕冲高回落风险,中长期倾向于震荡上行与结构性分化并存。

  胡墨晗认为,市场中长期震荡上行趋势未改,无风险利率的降低、经济结构的有利转变、风险偏好提升等因素是市场中长期上行的驱动力量。

  “核心指数有望挑战年内高点,但过程可能并非一帆风顺,短期需密切关注政策细节的落地速度、经济数据的实际验证情况以及外部环境变化。”胡墨晗表示。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