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3月25日,港股市场大幅调整,恒生指数、国企指数、科技指数均下跌。南向资金净流入138.96亿港元,年内净流入超4100亿港元。小米集团股价巨震,股价下跌6.32%。香港金融科技发展迅速,已拥有超过1100家金融科技企业。

3月25日,港股市场出现大幅调整。恒生指数重挫2.35%,收于23344.25点;恒生国企指数下滑2.65%,报8616.05点;恒生科技指数更是大幅下跌3.82%,报5517.52点。全天市场成交额高达2852.69亿港元,南向资金持续涌入,净流入额达到138.96亿港元。

板块方面,科技股集体遭遇重挫。舜宇光学科技暴跌10.05%,比亚迪电子下跌9.58%,小鹏汽车-W下滑7.48%,小米集团-W跌6.32%,阿里巴巴-W和美团-W也分别下跌3.84%和4.35%。

小米集团股价巨震

3月25日,小米集团-W股价下跌6.32%,全天成交额高达717.95亿港元。消息面上,小米集团宣布签署配售及认购协议,计划以每股53.25港元的价格配售8亿股。此次融资将用于加速小米汽车的产能扩张、技术研发及全球市场布局,以应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

小米集团年报显示,2024年公司营收达到3659.06亿元,同比增长35.04%;经调整后净利润达到272亿元,同比增长41.3%。公司汽车业务表现抢眼,雷军预计2025年将交付35万辆车。

南向资金年内净流入超4100亿港元

3月25日,南向资金净流入138.96亿港元。自2025年以来,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已超过4100亿港元。

海通证券研报指出,南向资金对港股的边际定价权逐步提升。尽管外资仍持有港股市值近三分之二,但2024年以来南向资金在港股的持股比例逐渐上升,外资持仓占比有所下降。分行业看,南向资金在泛消费、红利板块上的定价权逐步增强,而外资在港股科技、金融板块拥有较大定价权。

银河证券表示,估值上涨在此轮港股上涨中起主导作用,主要得益于AI技术进步加速AI应用落地,投资者对未来业绩表现预期向好。因此,科技股含量较高的恒生科技指数估值和盈利涨幅均较高。

香港金融科技发展迅速

香港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副局长陈浩濂3月25日表示,截至2024年9月底,香港已拥有超过1100家金融科技企业,同比增长约15%,包括第三代互联网企业、八家数字银行、四家虚拟保险公司和十家持牌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等。这些企业为客户提供创新性、便捷的金融服务。区块链、代币化及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为金融科技创新带来新机遇。香港财政司司长上月公布的《财政预算案》中提到,人工智能是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香港将充分利用“一国两制”制度优势及国际化特点,全力推进人工智能关键产业发展,赋能传统产业升级转型。香港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率在众多金融市场中名列前茅。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e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