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3月25日,可控核聚变概念股在A股市场集体爆发,多只个股涨停。自去年9月以来,该板块表现强劲,涨幅超80%。消息面上,核聚变被列为重点未来产业,且国内外研究加速,机构预测未来几年将进入商业化落地加速阶段。


可控核聚变板块,迎来强势爆发!

3月25日,大盘指数小幅震荡,而可控核聚变概念股却集体井喷。久盛电气、兰石重装、融发核电、永鼎股份等10多只个股涨停或涨超10%,表现抢眼。

自去年9月24日A股本轮行情启动以来,可控核聚变概念股便持续走强,期间板块指数涨幅超80%,甚至超越了炙手可热的AI板块。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可控核聚变板块如此强劲呢?

可控核聚变概念股集体飙升

今日,A股市场上,可控核聚变概念股成为资金追捧的焦点。开盘半小时内,可控核聚变板块指数涨幅便超过6.5%,截至收盘,涨幅仍维持在5%以上。久盛电气20cm涨停,大西洋、兰石重装、海陆重工、弘讯科技、融发核电、永鼎股份、国机重装等近10股也纷纷涨停。

二级市场上,近7个月内,可控核聚变板块有6个月上涨,板块指数累计涨幅超80%。

从消息面看,可控核聚变板块利好频传。2024年10月,国务院国资委将核聚变列为重点未来产业;2025年1月20日,我国“人造太阳”EAST创造新世界纪录;此外,中国核电、浙能电力等巨头参股聚变公司,合肥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项目加速推进,可控核聚变项目招标也呈现加速态势。

全球范围内,可控核聚变研究同样如火如荼。中信证券指出,全球核聚变研究与商业化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国内外建设、试验需求释放将利好相关产业链。

机构预测:未来几年商业化落地加速

当前,可控核聚变处于工程验证阶段,实验堆建设需求为主。未来进入商业验证阶段后,商业示范堆将成为建设主流。

浙商证券预测,若各私营企业/政府机构由聚变实验堆发展为商业示范堆,需求将达到36座。参考ITER,建造一个商业示范堆成本或超千亿元人民币,其中设备费用占比约85%,则全球核聚变设备累计市场空间可达3万亿元。

广发证券表示,核聚变具备能源潜力丰富、能量密度高、零排放等优点,但仍面临诸多挑战。磁体为核聚变装置的关键部分,超导材料尤其是高温超导有望成为重要组成部分。

中信证券强调,紧凑型托卡马克装置的核心部件包括超导磁体、第一壁等,建设成本占比超50%。聚变产业链涉及上游材料如特种金属、超导带材等,建议关注核心材料及装置环节在聚变装置加速落地过程中的受益情况。

国金证券认为,2025年,核聚变板块有望从“基础实验”迈向“工程试验”,未来几年将进入商业化落地加速阶段,建议关注供应链厂商的投资机会。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可控核聚变,A股市场,核聚变概念股,商业化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