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机构继续看涨中国股市,高盛摩根士丹利上调目标价
AI导读:
外资机构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再次发出明确的看涨信号,称中国重新回到投资者视野,市场仍有进一步上涨空间。高盛上调MSCI中国指数和沪深300指数的目标价,摩根士丹利也上调中国股市目标价。A股及港股此轮升势由基本面主导,科技和消费行业值得关注。
外资,继续看涨中国资产!外资机构再次发出明确的看涨信号。在3月26日发布的一份报告中,高盛的策略师称,中国重新回到投资者视野,市场仍有进一步上涨空间。高盛指出,国际投资者对中资股的兴趣和参与程度达到4年来最高。此次报告中,高盛使用了‘中国重新回到投资者视野,市场仍有进一步上涨空间’的表述。
日前,摩根士丹利再次上调中国股市的目标价,认为在盈利前景改善背景下,中国股市的估值仍有上行空间。这也是摩根士丹利在不到一个半月的时间内,第二次上调对中国股市的预测。
高盛的策略师表达了对中国资产的乐观情绪。他们发现投资者对中国股票的兴趣和参与程度是自2021年初市场达到历史高位以来的最高。高盛认为,中国回到投资者视线中,主要原因包括:中资股年初至今的强劲升势,Deepseek的出现改变了投资者对中国科技前景的看法,以及全球股票基金正在积极寻找美国股票市场以外的投资选择。
高盛表示,过去几个月,以亚洲为重心的投资者提高了中国股票的配置比例,但来自全球基金的参与仍然疲弱。然而,全球基金有更大的动力回到中国,只是美国政策风险仍是掣肘。同时,基于宏观、政策及微观原因,股票投资者对美国关税忧虑较为放松。
另外,高盛提到,大部分投资者同意中国的AI技术是‘游戏变革者’,尽管有关AI潜在效益的问题已浮上台面。而中国部分经济领域出现复苏的迹象,未来政策出台是关键。
今年2月份,高盛已将MSCI中国指数的12个月目标位提高到85点,将沪深300指数12个月目标位提高到4700点。高盛当时表示,未来十年,人工智能的广泛采用可能会使中国股票每股收益每年提高2.5%。
近日,摩根士丹利(大摩)以盈利为由,再次上调中国股市的目标价。大摩策略师Laura Wang和Jonathan Garner在报告中指出:“MSCI中国指数终于迎来转机,有望实现盈利超预期,同时盈利预期下调已接近拐点。”他们进一步表示:“中国股市估值理应与MSCI新兴市场指数看齐。”
大摩将恒生指数、恒生中国企业指数、MSCI中国指数和沪深300指数的2025年底目标分别上调,意味着比当前价格水平有上涨空间。大摩此前对上述指数的目标分别有所上调。
大摩表示,驱使该行调高目标价的最大动力是盈利增长预测温和调高。MSCI中国指数于2025年及2026年盈利预测为7%及9%。基于中资股有进一步估值重估的空间,预期年底前估值有望升至与MSCI新兴市场指数看齐。
MSCI中国指数年初至今已上涨超16%,中资科技股表现尤为突出。这得益于DeepSeek所展现的人工智能潜力,以及政府对科技行业的积极支持。
此前2月份,大摩分析师Laura Wang领衔的中国策略团队表示,不再看跌中国股市,改持更乐观的观点。报告称,DeepSeek的异军突起证明中国在AI竞争中仍具备领先实力,成为全球投资者重新审视中国科技股估值的契机。
富达国际基金经理George Efstathopoulos表示,A股及港股此轮升势与此前不同,主要是由基本面主导。George Efstathopoulos指出,DeepSeek的出现,打破市场对中国在科技领域落后于美国的观点,重建市场对中国市场的信心。
瑞银证券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孟磊认为,海外投资者如今因DeepSeek的发展提振了科技投资的风险偏好,预计外资会不断减少低配的幅度。
投资机会方面,平安证券认为,对于A股市场,考虑到风险偏好提升是年内行情的重要支撑,除了科技主线行情外,也可以关注部分消费行业的结构性博弈机会。其中,政策线索可关注家电行业;产业变革线索可关注消费电子行业、电动智能汽车。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