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社交平台和自媒体充斥着大量未经证实的股市谣言,弘信电子事件引发广泛关注。监管层持续加大打击力度,形成闭环机制,投资者也应提高防范意识,避免被操控。共同维护市场的公平秩序,守护资本市场的健康生态。

  □ 大河财立方记者徐兵

  近年来,社交平台和自媒体逐渐成为投资者获取市场信息的重要渠道,但其中充斥着大量未经证实的“股市小作文”。这些所谓的“内幕消息”往往打着权威、独家的旗号,实际上是投机者操纵市场情绪、误导投资者,甚至影响股价波动的工具,幕后黑手借此获取暴利。股市谣言的传播成本低廉,但危害巨大。

  近日,上市公司弘信电子官微发布消息称,因在雪球平台发布关于该公司的不实信息,涉嫌恶意造谣,用户“细腻的价投小赛道”已被公安机关依法行政拘留。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再次警示市场:资本市场不能沦为谣言的游乐场,监管机构必须保持高压态势,投资者也应增强辨识能力,避免被操控。

  一条未经证实的虚假消息,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引发市场恐慌,使投资者蒙受巨大损失。造谣者却可能借助股价波动低买高卖,操纵市场。一些自媒体为了吸引关注、吸粉引流,不惜编造虚假新闻、篡改数据,甚至伪造研究报告,这些行为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也对监管规则形成了公然挑战。

  面对股市谣言的蔓延,监管层早已采取行动。近年来,证监会、公安、网信等部门持续加大打击力度,从“净网行动”到“3·15”专项整治,逐步建立起“监测—查处—惩戒”的闭环机制。弘信电子事件中,公安机关迅速查明造谣者身份,并依法作出处罚,展现了高效执法的决心。股市谣言的制造者不再只是被删除账号或封禁处理,而是可能承担法律责任,甚至面临牢狱之灾。

  然而,仅靠监管打击并不足以根除谣言,投资者自身也必须提高防范意识。真正有价值的市场信息,通常来源于上市公司公告或权威媒体,而非匿名社交平台或个人自媒体的爆料。投资者应多渠道验证信息,避免情绪化交易,基于理性分析决策。同时,增强法律意识,远离谣言传播链,随意转发未经证实的信息,同样可能涉及法律责任。

  健康的资本市场建立在透明度和公信力之上,而非依靠谣言操控情绪、制造波动。无论是监管层、上市公司还是投资者,都必须在这场“信息战”中守住底线,共同维护市场的公平秩序。造谣者终将受到惩罚,监管不会手软。资本市场的健康生态,需要真实的信息、理性的投资、严格的监管共同守护。

(文章来源:大河财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