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魔法原子在2025年推出首款人形机器人小麦,计划今年量产400台进入工业、商业领域。人形机器人市场竞争已升级至应用场景比拼,魔法原子选择从家电制造领域切入,并启动“千景共创计划”加速场景应用。同时,魔法原子还推出了自有品牌机器狗产品,致力于打造提升视障人士出行便利性的解决方案。

自宇树机器人在2025年央视春晚一舞成名后,人形机器人市场迅速升温。近两个月,科技巨头、新兴创企及跨界企业纷纷推出各具特色的人形机器人,在核心领域如运动控制、智能交互上展开激烈竞争。3月26日晚,成立仅一年多的魔法原子也推出了旗下首款人形机器人,为这场技术竞赛增添新成员。

与以往不同,今年人形机器人间的竞争已不仅限于实验室“炫技”,而是升级到应用场景的比拼。谁能率先让机器人“入职”,或许就能在这场竞赛中抢占先机。魔法原子总裁吴长征直接公布了人形机器人的量产计划,预计今年将有400台机器人进入工业、商业领域。

人形机器人百家争鸣

今年以来,人形机器人市场异常活跃。本月,除了优必选、宇树科技、智元机器人等活跃厂商继续展示实力,消费电子厂商也纷纷宣布加入,如vivo成立机器人Lab,美的集团透露旗下中央研究院已设立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

魔法原子发布的人形机器人名为小麦,其走路和跑步姿态已接近人类,能适应多种地形。小麦还报名参加了今年4月在北京的机器人马拉松比赛。

吴长征介绍,魔法原子全尺寸人形机器人身高174cm,配备自研灵巧手和大语言模型,能在商业服务场景应对各类需求。小麦还能使用不同工具服务顾客。

与人形机器人一同发布的,还有魔法原子的具身智能大模型原子万象。该模型融合了视觉语言大模型与动作专家系统,构建了快慢双模协同架构。

吴长征表示:“大模型是人形机器人能力进化的‘智能引擎’,结合机器人,未来智能化能力将大幅增长。因此,魔法原子坚持研发原子万象大模型,旨在构建适应环境的人形机器人,并利用真实数据优化模型,提升交互能力。”

为优化大模型能力,魔法原子与追觅科技达成战略合作,已累计数百万条高价值训练样本,这些数据还原了真实世界的物理交互,让人形机器人从“能理解”进化到“能行动”。

加速人形机器人场景应用

单纯“炫技”已不够,魔法原子还公布了人形机器人的场景应用计划。

魔法原子选择从家电制造领域切入,其人形机器人已在追觅科技工厂落地,完成物料搬运、产品检测等工序。小麦在工厂的点胶工位工作中,三个月内成功率和效率大幅提高。

吴长征认为,家电制造具有多样性和柔性需求,人形机器人能在这些场景中采集数据、训练学习,未来能无缝切换至各行各业。

在商业场景,小麦的应用也在逐步铺开,展现了人机交互、视觉识别等能力。魔法原子宣布启动“千景共创计划”,将拓展1000个合作伙伴,打造1000个人形机器人落地场景。

文渊智库创始人王超表示,人形机器人在B端市场的应用前景优于C端。无论是先行者还是新入局者,其产品主要聚焦于商场导览等场景,这些领域有明确的商业化需求和规模化应用基础。

那么,魔法原子是否有将人形机器人应用于C端的计划呢?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魔法原子背景揭秘

在这场发布会中,魔法原子多次提及追觅科技。其人形机器人已在追觅科技工厂落地,并与追觅科技达成战略合作。

魔法原子成立于2024年1月,并于同年12月完成1.5亿元天使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追觅科技发起的追创创投。

追创创投由追觅科技与地方政府等共同发起,总规模达110亿元,聚焦AI+机器人赛道。

魔法原子团队曾参与小米机器狗的研发。这次发布会上,魔法原子也推出了自有品牌机器狗产品,主打情感交互与多场景服务能力。

此外,魔法原子正利用四足机器人的多模态交互能力,打造提升视障人士出行便利性的解决方案,致力于让科技惠及特殊人群。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