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市场火爆,订单暴增引发关注
AI导读:
人形机器人市场近期火爆,企业订单暴增,市场升温明显。凭借全产业链成本优势及技术加持,国产人形机器人加速出海。市场预测到2050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6万亿元。
蓝鲸新闻3月28日讯(记者翟智超)日前,人形机器人市场热闹非凡,一则“人形机器人企业订单暴增,甚至出现爆单”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乐聚(苏州)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松在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透露,“公司订单已排至五六月份,产线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每下线一台便需立即交付”。
据蓝鲸科技记者深入市场了解,人形机器人订单确实大幅增加,市场热度持续攀升。凭借全产业链的成本优势和技术支持,国产人形机器人正加速出海,抢占国际市场。
人形机器人单价高达数万元,市场好奇究竟谁在为此买单?
“爆单”背后的真相
今年以来,人形机器人市场热度不断攀升,众多厂商订单量呈现爆发式增长。蓝鲸科技记者从深圳普渡科技获悉,截至目前,该公司今年订单量较去年同期增长约300%。上海智元机器人也证实了订单增长的情况。
公开信息显示,智元机器人的订单量同样乐观。3月23日,智元机器人与大丰实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大丰实业将在合资公司成立后的一个季度内,提供不低于1500万元的意向采购订单。
此外,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相关企业也表现出积极态势。深圳一家人形机器人零部件企业负责人透露,“如今公司每天的工作量已是原来的3-4倍之多。”
关于人形机器人订单增长的原因,深圳某人形机器人企业负责人表示,一方面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亮相春晚,成功引发全民关注;另一方面,近期各大机器人企业新品迭代密集,推动了订单增长。
不过,数字华夏相关人员指出,“虽然订单增多,购买意向众多,但人形机器人尚未成熟,产能受限,难以实现大规模出货。”
在深耕国内市场的同时,人形机器人出海成为行业新趋势。据王松透露,乐聚机器人产品已批量交付至美国、中东、欧洲等市场。智元机器人也表示,“我们的产品也在出海,未来数量会越来越多,海外需求巨大。”
摩根士丹利研报显示,人形机器人领域,56%的相关业务公司及45%的集成商来自中国。市场预测,到2050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6万亿元。
中国人形机器人在海外市场受欢迎,价格优势是关键。机器人行业研究人员刘刚指出,“与欧美、日韩产品相比,中国产人形机器人价格更低。”
这得益于中国健全且成熟的产业链,从关键零部件生产到机器人本体制造,中国企业能够实现高效整合,降低成本,保证质量。同时,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深厚积累,使产品功能和性能不逊色于其他国家。
高校助力宇树科技,千万级采购规模
以宇树科技为代表的机器人企业在市场中表现突出,不仅在技术上持续突破,市场推广也成果显著。资本大量涌入人形机器人领域,融资额大幅增长。那么,这些高价的“仿生人”究竟由谁购买?
蓝鲸科技记者通过天眼查查阅宇树科技近八年中标订单发现,超30所高校贡献了千万级采购规模,单笔订单最高达825万元,覆盖高校、传媒、能源、医疗、消防、教育等多个领域。
其中,科研类高校占据主导地位,如重庆大学、上海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等。采购产品包括通用人形机器人、多足机器人、机械臂等。2025年,同济大学的825万元订单成为行业典型。

图源:合同截图
某高校采购负责人表示,“单台机器人的年使用成本远低于聘请专业技术团队的费用。采购的人形机器人可用于学生实操培训,培养适应智能时代需求的工程人才。”
近年来,工业企业及商业服务领域也开始应用人形机器人。例如,主题公园利用宇树机器人进行互动表演,高端酒店将其作为迎宾员。消费级市场方面,G1机器人以9.9万元起售价打入C端市场。
此外,人形机器人企业也会采购同行产品。上海某人形机器人企业表示,“国内同行在购买我们的产品,我们还会供货给家电企业。”
从采购方地域分布看,浙江、广东、北京、上海是宇树科技的核心市场。浙江作为宇树科技的大本营,贡献了近三成订单。
业内人士表示,“上述地区市场需求旺盛,供应链高效协同,政策扶持强有力,高校科研资源丰富,为宇树科技产品打造了丰富应用场景,拓展了市场版图。”
(文章来源:蓝鲸财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