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长期资金入市政策优化,助力股市健康发展
AI导读:
中国证监会发布修改《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的决定,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给予银行理财和保险资管与公募基金同等政策待遇,深化科创板发行承销制度试点,优化IPO配售机制,为股市注入新的活力。
本报记者毛艺融
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卡点堵点将进一步被打通,为股市注入新的活力。
3月28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修改〈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的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随后,沪深交易所发布相关优化发行承销制度的安排,从操作执行层面进行了细化。此举旨在落实《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给予银行理财和保险资管与公募基金同等政策待遇,特别是在参与新股申购和上市公司定增方面。
同时,证监会还深化了科创板发行承销制度试点,对未盈利企业公开发行股票实施更严格的锁定比例和锁定期限,以提高网下投资机构的配售比例,这是落实《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的重要举措。
业内人士指出,银行理财和保险资管作为中长期资金的重要来源,此次制度改革将推动更多中长期资金参与股票发行,为资本市场带来增量资金,优化投资生态,促进“长钱长投”的制度环境构建。
支持银行理财与保险资管参与新股申购与定增
2025年1月22日,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在参与新股申购和上市公司定增方面,给予银行理财、保险资管与公募基金同等政策待遇。
在规则修订前,网下打新投资者被分为A、B、C三类,其中C类投资者(包括私募、信托、银行理财等)在新股分配中的获配比例较低。此次修订后,银行理财产品、保险资产管理产品被纳入A类优先配售对象范围,与公募基金享受同等政策待遇。
此外,在参与上市公司定增方面,规则也进行了优化,明确理财公司、保险公司以其管理的2只以上产品认购的,均可视为一个发行对象,进一步优化了定增发行对象数量认定安排。
随着理财公司业务规模的提升,对股票直投的需求逐渐增加。此次规则优化意味着银行理财和保险资管无需再通过其他渠道,即可直接参与新股和再融资发行,为投资者创造更多投资机会和价值。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末,固定收益类产品存续规模占比较大,而权益类产品和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的存续规模相对较小。因此,中长期资金入市将有助于提升权益类产品的配置比例。
优化IPO配售机制,培育“耐心资本”
去年6月19日,证监会发布的“科创板八条”提出,在科创板试点对未盈利企业公开发行股票实施更严格的锁定比例和锁定期限。此次上交所修订发布的《首次公开发行证券发行与承销业务实施细则》就是落实这一政策的重要举措。
修订内容主要优化了科创板未盈利企业新股发行网下配售及限售安排,提高了整体限售比例,并引入了约定限售模式,实施差异化配售。这有助于打破当前平均分配的格局,提高长期持有意愿的投资者的参与度,形成基于新股中长期价值询价报价的市场化定价机制。
市场人士分析称,此次规则修订将激发机构投资者的研究定价能力,鼓励更多专业机构在新股发行定价中发挥更大作用,成为科创板的耐心资本、长期资本。同时,通过引入约定限售方式引导投资者基于新股中长期价值报价,减少新股上市初期非理性炒作对IPO定价机制的干扰。
此外,此次机制优化还将提升券商承销定价能力。网下限售和配售安排更为灵活,将对承销商定价与销售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推动行业加强专业能力建设。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