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中关村论坛聚焦自动驾驶等前沿科技立法,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周光权提出制定国家层面的人工智能法,加强研究,修订道路交通安全法以适应自动驾驶发展,确保AI决策公正性,呼吁加快立法进程。

3月30日,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进入第四日。本届论坛聚焦自动驾驶等前沿科技领域立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周光权出席并以《科技法治的中国经验及未来展望》为题发表主旨演讲。

周光权参与了科学技术进步法等重要法律的制定,对于运用法治手段护航科技创新有深刻体会。他指出,我国立法正倡导加大科技投入,应完善制度,鼓励国企、民企增加长期研发投入。

论坛期间,《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自动驾驶事故责任认定、AI换脸诈骗等立法问题专访了周光权。

针对深度伪造技术所引发的诈骗,周光权建议公安机关迅速侦破案件,维护群众权益。对于尚未达追责标准的违法人员,应采取治安拘留等措施。

需通过法律手段规制算法“黑箱”问题。

NBD:当前“自动驾驶事故责任认定”等话题热度高,您认为应如何通过立法规范AI使用?

周光权图片来源:受访者

周光权:理想状态是制定国家层面的人工智能法。新技术发展迅猛,立法复杂,需加强研究。刑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也应设相应条款。

NBD:若AI参与医疗诊断,如何确保AI决策公正?是否需要法律要求企业打开“黑箱”?

周光权:需通过法律规制算法“黑箱”问题。AI研发与应用主体应公开算法及思维过程,但公开程度和规制方式需深入研究。

L4、L5级自动驾驶立法不应久拖。

NBD:科技迭代加速,新名词不断涌现。您认为应制定新法还是修订旧法?

周光权:部分领域需新法。如道路交通安全法已不适应自动驾驶发展,L4、L5级自动驾驶无需人类驾驶员,法律亟待修订。

NBD:L3级自动驾驶进入居民生活,需立法后吗?

周光权:若有人参与,问题相对简单。

NBD:L4、L5级自动驾驶立法需等5年或10年吗?

周光权:不应等太久。

NBD:AI立法能否借鉴欧盟风险基准思路?

周光权:立法需在产业发展与安全间平衡。欧盟思路强化管制与安全,完全参照或阻碍产业发展。全国性AI法难度大。

应鼓励AI立法领域学术交流,为立法打下理论基础。研究需积极稳慎,统筹发展与安全,确保AI安全发展。立法应保障新技术产业发展,同时深入研究法律和伦理问题。

NBD:AI立法有时间表吗?

周光权:去年已列入计划。正式立法前,主管部门可先行出台部门规章应对紧迫问题。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