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四位绩优基金经理认为,A股、港股市场目前处于上涨行情早中期,回调是加仓机会。重点关注科技、消费、高端制造等领域,同时需关注海内外风险因素对市场的影响。

【导读】四大绩优基金经理展望二季度:市场处于上涨行情早中期,回调是加仓良机

中国基金报记者 方丽 曹雯璟

一季度即将落幕,二季度正悄然来临!

今年以来,A股、港股市场迎来久违的回暖,沪指突破3400点创新高,港股市场科技股狂欢。人工智能(AI)、人形机器人等科技板块表现抢眼,推动权益市场上涨,部分主动权益基金业绩大幅反弹。

对于二季度A股、港股市场的走势,哪些行业蕴含投资机会?主要风险点又有哪些?中国基金报记者专访了四位绩优基金经理:永赢基金权益投资部总经理兼首席权益投资官高楠、嘉实基金大科技研究总监王贵重、平安基金基金经理张荫先、金鹰基金基金经理陈颖。

基金经理们认为,地缘风险有限,科技板块事件驱动提升市场风险偏好,一季度呈现“结构牛”。当前A股估值合理,经济触底反弹,整体处于上涨行情早中期,回调即是加仓机会。

一季度“结构牛”行情显著

中国基金报:如何看待一季度市场?当前A股估值水平如何?

高楠:一季度市场结构性机会明显,赚钱效应集中在Deepseek相关的云计算、数据中心、机器人等领域。Wind全A、沪深300指数市盈率处于过去十年50%水平,合理区间内。部分热门板块估值承压,但大量成长性好、财务稳健的企业被低估。

王贵重:自2024年9月底至今年一季度,市场经历两波快速上涨,一是打破通缩衰退预期,二是春节后重估中国生产力潜力。科技领域突破引发全球资本重估中国资产。A股估值合理,处于上涨行情早中期,回调是加仓机会。

陈颖:自2024年9月底,市场信仰积极变化,基于国内经济政策转变:货币政策宽松,房地产政策反转,资本市场重要性提升。经济温和复苏,市场情绪、流动性改善,信心重建。一季度“结构牛”行情明显。

张荫先:一季度,宏观环境复杂叠加业绩空窗期,AI、机器人等成长性赛道出现结构性机会。A股整体估值中枢之上,需关注年报、季报业绩。

2025年市场展望乐观

中国基金报:对二季度及全年A股市场走势有何预判?

高楠:当前投资以捕捉结构性行情为主,AI与科技或成主线,不排除转向指数型投资机会。

房地产销售企稳,部分终端行业缺货涨价,供需关系逆转。若企稳行业增多,货币政策空间扩大,或拉动指数上涨。

王贵重:展望2025年,中国经济乐观。制造业基础与优势犹存,科技日益强大,AI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未来10年,中国科技将自主崛起,贡献中国力量,资产重估顺理成章。

陈颖:政策执行力度看,今年强于2024年,宏观经济改善,大盘或呈慢牛走势,科技方向为主要进攻点。

张荫先:成长性板块一季度显著上涨,市场情绪释放后,部分板块估值高位,需关注市场波动和政策动向。预计二季度大盘区间震荡,关注结构性机会。

聚焦科技、消费、高端制造

中国基金报:今年以来,AI、人形机器人等科技板块推动市场上涨。二季度(或全年)哪些行业或板块有机会?

高楠:年初科技股暴涨,有产业基础支撑,特别是国产AI产业。大厂加大资本开支,数据中心租用率上升,缺货现象显现。科技股行情将持续发展。

前期涨幅大的行业需剔除,滞后行业盈利确定性高,如医药行业。

王贵重:AI软硬件是科技投资核心。AI提升效率、创造价值,为投资人带来回报。中国品牌出海也值得关注。

陈颖:现阶段以结构行情为主,关注科技、悦己消费、金融等方向。政策基调呵护资本市场,金融为代表的红利资产也将有所表现。

张荫先:行业格局优化、市场出清过程中,需求触底、估值压缩的行业,如地产链、财务报表优质的医疗器械企业,或有机会。

关注海内外风险因素

中国基金报:二季度影响A股市场的主要风险因素有哪些?

高楠:房地产市场表现关键,稳定则市场无估值坍塌风险。

王贵重:海内外多重因素下,市场短期波动难免。外部政治经济关系、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地缘政治冲突等带来不确定性。建议保持耐心,逢低买入。

张荫先:全球经济复苏不确定性,地缘冲突升级可能引发供应链扰动、能源价格波动、贸易摩擦加剧,影响A股市场。

港股市场长期乐观

中国基金报:今年以来港股市场表现强劲,恒生科技指数涨幅近25%。二季度怎么看?

高楠:港股投资逻辑与A股不同,成熟市场基于企业价值。二季度港股市场相对乐观,美国经济数据走弱,美元指数或继续下行,港股流动性或更宽松。经济基本面回暖支撑港股盈利修复。

王贵重:对港股长期乐观。恒生科技指数经历三年下跌后反弹,中国资产性价比高,预计2025年持续复苏,AI推动估值上涨。

陈颖:港股受全球流动性影响深,二季度或受美股震荡及关税影响,以震荡为主。需评估海外政策风险,关注全球流动性再平衡。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