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四大国有行在财政部领衔注资5200亿元核心一级资本补充方案发布后首个交易日股价上涨。增量资金预计可撬动约4万亿银行信贷增量,远高于降准效果。尽管核心一级资本充足,但大行仍需补血以维持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和信贷投放扩张增速。

在财政部领衔注资5200亿元核心一级资本补充方案发布后的首个交易日,四大国有行A股股价均有所上涨,建设银行涨幅高达3.64%,中国银行上涨1.82%,交通银行上涨1.22%,邮储银行则微涨0.19%。股市热点

财政部对此次刷新我国银行业单批次股权融资总规模纪录的事件表示积极支持,助力国有大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交行、中行、建行、邮储的定增价格较A股溢价8.8%~21.5%,机构预计这些增量资金可撬动约4万亿银行信贷增量,效果远胜于降准。

截至2024年末,国有六大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均高于监管最低要求1.5个百分点以上,其中建行更是高达14.48%。尽管核心一级资本充足,但大行仍需“补血”。

券商中国记者查阅数据发现,截至今年2月末,大行的总资产规模约为188.55万亿,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比例为42.5%,同比增速高于商业银行、股份行和农村金融机构。

长期来看,核心一级资本的补充对大行维持较大的实体经济支持力度、较高的信贷投放扩张增速至关重要。

国信证券银行团队分析,大行资本补血必要性源于总资产增速将维持在较高水平、资产结构调整导致风险权重大的资产占比提升,以及ROE回落或分红率提升导致资本内生能力减弱。

投贷联动作为银行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式,需要消耗更多资本。随着投贷联动业务的有效探索,大行相关项目逐渐落地。

我国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股权投资试点取得积极成效,五大行旗下中银资产、建信投资等相关项目已陆续落地。

加大信用风险权重大的资产类别投放占比,会导致银行资本消耗增多。如果不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大行开展长期股权投资业务将受限。

邮储银行副行长表示,本次注资对邮储银行的高质量发展转型意义重大,有利于形成更加稳健均衡的信贷结构,助力非信贷业务拓展。

监管和业界呼吁大行补充资本,不仅是为了撬动信贷增量,更是为了支持大行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创新领域,以多元化、创新、风险容忍度更高的方式支持实体经济。

大行金融活水支持实体经济,既要上量,也要提质。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e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