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冲击3900点,权益市场耐心开启赚钱效应
AI导读:
A股冲击3900点新高,成交量超3万亿元,中国股市走强超2月。央行呵护市场,险资涌入,居民存款搬家现象待现。市场耐心走强,需夯实经济基本面,打造市场吸引力,护航居民存款与险资入市。
权益市场正在用耐心开启赚钱效应,股市投资迎来新机遇。
25日,A股拾级而上冲击3900点的新高,成交量再次超3万亿元。自6月23日以来,中国股市行情走强已超2个月,估值迭创新高,板块轮动上行。从政策市带动情绪市,再到翘首期待资金市的次第蓄力,不断推动人们的“思牛心切”。
与过往不同的是,这轮行情表现出极大耐心。原因并不复杂,6月以来,央行以万亿逆回购呵护市场,并重启降息,将银行间质押式7天回购利率、常备借贷便利利率、中期借贷便利利率相继下调10个基点,这三大政策利率通过短中长期三个时间轴线压低市场利率,直接击中险资等机构投资者的基石市场,整个金融市场的资产荒使机构投资者的选择菜单空间有限,最终在资本市场强化分红政策等的激励之下,金融市场的机构投资者集中将投资目标转向权益市场投资。
大量险资涌入权益市场,使6月这波上涨表现出足够耐心。当然,“慢牛”日益成为市场共识的另一因素是场外还有大量需做出重新配置的资金,即居民储蓄搬家现象还没真正到来。
截至7月末,国内居民存款达162万亿元。央行数据显示,7月居民存款减少1.11万亿元,同比多减7800亿元,非银金融企业存款增加2.14万亿元,及M2-M1剪刀差的收窄等,反映居民存款向股市搬家仍处于早期阶段。
当前市场走得有耐心,另一个重要因素是,资产荒问题依然较为突出,限制了人们的选择空间,即市场走强尚未得到上市公司基本面的有效支撑。7月诸多宏观数据显示,经济基本面的夯实工作还需进行更多务实工作。
还必须正视的是,当前市场行情带有明显的损失规避效应特征,即权益市场的投资热情与投资者的风险回避偏好,正在产生“奇怪”的化学反应。不论是险资,还是居民存款,其本质都是避险类资金,寻找的是确定性收益机会,将这类资金引入市场,需要制度性的安全护航和保障,因为一旦风险规避型投资者匹配了超越其风险意愿和风险承载能力的风险资产,不仅会给资本市场带来系统不稳定性,而且会给整个金融市场乃至经济带来巨大风险隐患。这方面智利养老金的极速缩水风险需引以为戒;同时当前险资入市看重的恰是稳定的股息率,这是由险资的资本属性决定的。因此,不能拿避险资金冒险是基本的底线,这点各方面都要足够重视。
当然,居民储蓄存款、险资等入市,是大趋势,如何善待存款搬家,不将其置于其风险管控和风险承载能力之外,是决策层和监管部门需施力的重心。
首先是要夯实股市的经济基本面。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唯有通过伐毛洗髓的放权让利改革,为市场主体在经济领域的业务拓展提供更大自由施展空间,真正落实负面清单管理,将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真正嵌入到政府治理工作的日常,让市场主体真正感知到政府的公共服务,才能真正有效为股市导入最底层的向上逻辑,打开市场的可预期空间。
其次,着眼于中长期的制度建设,打造市场吸引力。资本市场的核心功能是风险定价,这需基于对等博弈立场,围绕如何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等为核心展开制度变革,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如让市场来决定IPO和退市机制的关启,保持权益市场的进出自由,不断完善集体诉讼制度、辩方举证制度、争议和解制度等,保护市场交易各方的合法权益;又如真正基于风险博弈的理念经营和监管资本市场,让所有投资者通过实战学会追逐风险收益。
这方面监管部门必须明确,资本市场本质就是风险交易和配置的场所,要让风险规避型投资者在市场很好地安营扎寨。这才是资本市场走出猴市的稳压器,才能真正改变国内资本市场牛短熊长的顽疾,也唯有如此资本市场才能真正在投资者眼中具有长期投资价值。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护航居民存款搬家,让险资安心在权益市场安营扎寨,就要打破“牛短熊长”的宿命,通过中长期制度建设护航市场投资功能,为人的合法权益提供金色降落伞式全方位保护,全心全力构建丰富系统的对合法权益的安全防护机制,所有投资者才能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