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文章探讨了吸引中长期资金入市成为资本市场的头等任务,政策正加速打通资金入市渠道,构建“长钱长投”生态闭环。高管们围绕中长期资金入市挑战与策略展开深入讨论,提出多维度拓宽长期资金来源、提升市场吸引力、构建适合长期投资的市场生态等举措。

吸引中长期资金入市已成为资本市场的首要任务,当前政策正加速打通资金入市渠道,积极构建“长钱长投”的生态闭环。

近日,由上海市委金融办、浦东新区人民政府指导,陆家嘴金融沙龙秘书处主办的第五期沙龙顺利举行。证券、保险、信托、公募基金等领域高管齐聚,围绕“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A股市场的实践与探索”主题展开深入讨论,共同为中长期资金入市献计献策。

中长期资金入市面临挑战

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大中长期资金入市引导力度,相关政策密集出台。

2024年9月,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今年1月,中央金融办等六部门又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聚焦公募基金、商业保险资金、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关键问题,提出多项具体措施。

申万宏源证券高管周海晨指出,中长期资金的壮大对资本市场投融资端改革至关重要,有助于健全资本市场约束机制,提升投资者机构化水平,增强市场稳定性,并引领正确价值观。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规划研究部副主任邵蔚强调,中长期资金对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至关重要,因其能平衡收益与风险,给予创新企业足够支持。

目前,中长期资金入市仍面临制度环境约束、市场吸引力不足、内部激励机制不完善及储蓄向投资转换不畅等挑战。

养老金作为典型长期资金,在权益投资上比例较低。邵蔚认为,通过养老金体制改革,推进其专业化和市场化,将有利于养老金体系可持续,同时大幅提升资本市场长期资金供给。

信托公司在长期资金入市方面具有潜力,但也面临挑战。上海信托党委委员初冬提出,需加强政策支持,提高管理能力,适应净值化产品,并避免产品高度同质化。

太平资产资产管理事业部总经理陈晨指出,保险资金加大权益资产配置面临考核机制、偿付能力约束及外部风险干扰等挑战。

多举措构建长钱长投市场生态

为构建长钱长投长牛的良性循环,中国资本市场需多维度拓宽长期资金来源,提高养老金第二、第三支柱规模,增加银行和保险等资金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丰富风险对冲工具,增强市场吸引力;构建适合长期投资的市场生态,注重长期考核,弘扬长期、价值、理性投资理念。

邵蔚结合社保基金理事会经验提出,长期资金应建立大类资产配置能力,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支持国家战略,把握未来产业趋势。

申万菱信基金公司党委书记陈晓升建议发展养老投顾业务,由专业投资顾问管理养老投资,保护投资者利益。

初冬提出信托公司应对挑战的三大举措:发挥“长钱长投”优势,优化长周期考核机制;利用信托制度优势,丰富可投产品;构建信托“长期资金-资本市场”正循环,呼吁更多税收优惠支持政策,提升资本市场赚钱效应,加强上市公司治理。

陈晨建议强化长周期考核,优化偿付能力管理,适当降低权益类资产风险因子,减少风险资本占用。

陈晨还指出,保险公司投研体系需完善,适应科技变化,把握新质生产力投资机遇;提升投资者回报,增加市场长期资金供给。(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