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卫星互联网进入发展第三阶段,与地面通信网络融合。4月1日,我国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预计2025年我国星座整体建设进程将迈入新阶段,产业市场规模将达447亿元。多家上市公司在该领域布局业务,机构长期看好相关概念股。

如今,卫星互联网已进入发展第三阶段,开始与地面通信网络融合,双方展开更多互补合作、融合发展。

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成功发射

据新华社报道,4月1日12时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此次发射的卫星主要用于手机宽带直连卫星、天地网络融合等技术试验验证,标志着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67次飞行成功。

近期,卫星网络迎来新规。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卫星网络国内协调管理办法(暂行)》,首次系统性规范了卫星网络国内协调机制,明确了干扰处置、流程优化等核心细则。该政策有望大幅降低卫星网络建设中的协调成本,加速低轨星座组网和商业化应用落地。

卫星互联网产业爆发在即

卫星互联网,即通过卫星提供的网络服务,覆盖地球上每一个角落,不受地理限制。这一技术的发展为偏远地区、海洋通信、航空网络等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中信建投研究报告指出,随着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的首飞和多款可复用商业航天火箭计划发射,以及卫星互联网海外试运营业务的开展,预计2025年我国星座整体建设进程将迈入新阶段。据开源证券报告显示,根据NSR数据,2024年全球在轨卫星数量预计将达到8000颗。2022年国内卫星互联网产业市场规模为314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447亿元,2021-2025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1%。

目前,我国卫星研制与火箭发射模式逐步转型,商业航天力量有望加速低轨互联网布局进程,部分上市公司已在该领域布局业务。

相关上市公司布局

长江通信:低轨卫星通信是公司重点开拓的新行业之一,主要提供地面测运控中心网络控制软件、测控站和信关站软件,以及设备集成与测试服务。

中国卫星:作为航天科技集团旗下企业,是亚洲第二大、世界第六大固定通信卫星运营商,已在多个应用领域布局卫星互联网相关技术和产品。

东华软件:全资子公司东华至高研发生产卫星通信设备,包括天通卫星手持机及北斗三代短报文手持机,并持续开发其他卫星通信设备。

机构长期看好相关概念股

据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截至2025年4月1日收盘,A股卫星互联网概念股中,今年以来股价涨幅超过10%的有6只,其中鸿远电子以51.23%的涨幅居首,其次是苏试试验、振华科技等。

股票活跃度来看,今年以来日均换手率超过5%的有6只,金信诺以11.66%的换手率居首;其次是和而泰、中海达等。

从估值来看,滚动市盈率倍数不足40倍的有3只,分别是合众思壮、振华科技、苏试试验等。

从机构关注度来看,最新超5家机构给予评级报告的概念股有7只,其中机构一致预测2025年净利润增长率超过50%的有3只,分别为海格通信、航天电器、菲利华;预测2026年净利润增长率超过30%的有2只,分别为菲利华、海格通信

声明:数据宝所有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文章来源:数据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