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产业热点:2025交大校友会聚焦人工智能投资机遇
AI导读:
2025年交大校友会聚焦人工智能投资机遇,多位先锋人物围绕热点话题展开探讨。云天励飞创始人陈宁提出边缘AI将重构全球智能产业格局,思必驰科技联合创始人俞凯剖析大模型技术发展路径。AI产业发展及投资机遇圆桌会议深入讨论AI应用与基础模型边界、Deepseek影响等。
财联社4月2日讯(记者封其娟)在“聚交”人工智能+的主题下,2025年的交大校友会再度集结了多位人工智能产业以及投资领域的先锋人物,围绕人工智能产业热点话题,各抒己见。
在《边缘AI,探索中国通用人工智能发展路径》的主题演讲中,云天励飞创始人陈宁系统阐释了人工智能技术范式的第三次跃迁,并详聊了产业架构重塑、硬件生态革命、未来产业图景。作为中国神经网络处理器标准制定者,陈宁提出边缘AI将重构全球智能产业格局的核心观点,并预测这场由边缘智能引发的“静默革命”,正在重塑从家庭智算主机到城市基础设施的每个技术节点。
思必驰科技联合创始人俞凯,剖析了大模型技术发展路径,直言学术界与产业界存在“科学问题转化断层”。他预计,未来3-5年将构建新型智能体生态,通用大模型聚焦创造性内容生成,分布式架构支撑严肃任务场景,依托智能硬件实现“可靠智能”。该路径或将重塑人工智能产业格局。
在“AI产业发展及投资机遇”圆桌会议上,上海国投先导私募基金总经理温治主持,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久奕投资创始合伙人王晓明、交大工研院执行院长王佳梁、天风证券研究所总经理唐海清进行了深度对话,就AI应用与基础模型的边界讨论、Deepseek对AI产业的影响以及对未来的展望展开了探讨。
AI产业投资及发展机遇
唐海清表示,2025年中国AI产业核心特征是“AI元年”和“国产崛起”,中国将实现从底层算力到场景化应用的全链条突破,未来将迎来企业盈利与产业链订单的规模性增长。
王佳梁表示,此轮机会在需求侧、应用场景侧。中国AI生态呈现双重垄断特征:C端市场被互联网巨头构筑生态壁垒,B端市场受体制化采购路径依赖。
王晓明指出,当前AI应用正经历同质化竞争,破局路径是生态依附和价值重构。他强调,AI创业者需聚焦核心场景重构服务链条。
唐海清总结,大模型与应用生态正加速融合,C端呈现“入口聚合”趋势,B端市场则以“数据主权”构筑壁垒。随着AGI向通用智能演进,中国有望在B/C端应用生态的全局贯通。
朱啸虎认为,大模型技术正驱动全球产业进入爆发期,中国市场呈现独特机遇。他建议创业者避开大厂主战场,深耕差异化场景。
王晓明认为,Deepseek打破传统对标模型路径,通过“零收费生态共建”策略,将用户资源让渡给合作伙伴,形成类似水电煤的AI底座。这标志着AI产业从“技术垄断”向“基础设施共享”的范式迁移。
唐海清认为Deepseek对中国AI产业具有双重催化效应:一是激活应用端爆发力,二是形成“大模型反哺算力”的良性循环。
大模型技术破局
俞凯提出三点核心观察:ChatGPT类集中式通用大模型存在局限;产业场景需差异化解构;需区分“专用大模型”与“通用大模型”的本质差异。
俞凯团队提出“1+N 分布式群体智能”架构,实现三大创新:认知边界控制、组件热插拔和分布式计算、工程层面优化。
俞凯强调,智能系统的核心价值在于“可靠交互”。在车载等硬件场景中,系统需精准识别用户意图边界。
陈宁指出,全球AI发展正经历范式转换。云天励飞通过“算力积木”架构,在国产工艺芯片上实现性能突破。
边缘AI构建的“云-边-端”协同体系正重塑产业生态。
(文章来源:财联社)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