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金融机构作为服务科技企业的“主力军”,积极探索“科技—产业—金融”深度融合发展,创新金融服务和信贷产品。科技金融相关政策试点正在有序推进,助力科技企业实现快速发展。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完善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标准体系和基础制度”。

紧跟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步伐,金融机构作为服务科技企业的“主力军”,积极探索“科技—产业—金融”深度融合发展,创新金融服务和信贷产品,让金融“活水”流入产业发展的“良田”之中。此举旨在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从实验室到产业化

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金融是推动科技创新的“燃料”,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中介、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引擎。银行业正在通过创新金融服务,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助力科技企业实现快速发展。

在上海杨浦,一家科创板上市公司的科技成果正在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从通信大数据行程卡,到如今便民惠民的“沪惠保”,再到一些城市的政务系统,均有这家云服务公司的赋能。科技企业的高速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

金融加持,让科技企业专利变“红利”,实现创新成果“落地生金”。兴业银行上海闸北支行投放了5000万元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用于企业日常经营周转,助力企业科研成果转化。

兴业银行上海分行战略客户部总经理佘雅琼表示,接下来该行会继续围绕产业链精耕细作,探索创新服务模式,助力科技企业解决痛点难题、创造更大价值。金融机构应持续优化资源配置、创新金融服务,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日前,金融监管总局、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银行业保险业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旨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支持“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曾刚认为,这将有助于增加金融资源对科技创新的供给,畅通科技资金循环,促进科创产业融合,推动银行业保险业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

从方案到落地

科技金融政策试点有序推进

在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总体考虑下,科技金融相关政策试点正在有序推进。

并购是科技企业做大做强的关键。近期,金融监管总局开展科技企业并购贷款政策试点工作,多家银行落实政策,为科技型企业并购提供贷款支持,缓解其短期资金压力。

交通银行投资银行部业务专家表示,该行已为某民营集成电路EDA企业并购交易发放一笔8年期并购贷款,助力企业强化产业链整合。

《实施方案》还明确,将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股权投资试点扩大至符合条件的地区,支持商业银行发起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

业内人士认为,未来将有更多银行设立AIC,助力科技金融发展。

从融资到生态

提供“金融+非金融”综合化服务

如今,金融机构正加快科技金融生态圈体系建设,为科技型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浙江海宁经济开发区通过“金融顾问”服务模式,解决科技型企业发展难题。浙商银行通过特色产品破解中早期科技型企业评审难题,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金融支持科技型企业,要做到既融资、又“融智”。浙商银行公司银行部副总经理李林表示,金融机构要在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提供不同方式的支持,为企业提供长期的陪伴式服务。

佘雅琼表示,金融服务上,银行打造了覆盖企业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的综合金融服务;非金融服务上,银行着力于满足科技型企业在科技系统、研究咨询、产业对接等方面的需求,充当科技型企业的移动智库。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