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深北交易所发布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维护市场公平
AI导读:
沪深北交易所正式发布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旨在促进规范发展,维护市场公平。细则明确了四类异常交易情形,并规定了相应的监管措施。试运行结果显示,触发指标的主要为个别机构投资者,中小投资者未受影响。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马嘉悦)4月3日,沪深北交易所正式发布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简称《实施细则》),并就配套业务规则征求意见。本次细则旨在因势利导促进程序化交易规范发展,维护证券交易秩序和市场公平。
明确监管标准,促规范发展
私募机构人士指出,《实施细则》结合程序化交易特点,以高频交易为重点,明确了瞬时申报速率异常、频繁瞬时撤单、频繁拉抬打压、短时间大额成交四类异常交易情形。触发监管标准后,交易所可视情节轻重采取自律监管措施或纪律处分,并通报相关机构协同监管。头部量化私募认为,这些监管标准有利于规范程序化交易,减少负面影响。
交易所自2024年4月起对上述四类异常交易行为监控指标开展试运行。试运行结果显示,触发指标的主要为个别机构投资者,中小投资者未受影响。
完善监管制度,维护市场公平
多位私募人士表示,电子化交易是资本市场必然趋势,保护好中小投资者、维护交易公平性尤为重要。监管机构逐步推出程序化监管规定,形成相对完善的监管框架。2024年5月,证监会发布《证券市场程序化交易管理规定(试行)》,为程序化交易监管提供制度保障。6月,交易所就《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
《管理规定》于2024年10月8日正式实施,市场期待可操作、可落地的配套规则。交易所通过座谈、调研等方式听取市场意见,持续监测程序化交易行为,评估完善监控指标。沪深交易所与香港联交所沟通,推动北向投资者程序化交易报告等工作。本次规则发布表明各方达成共识,规则成熟完善。
《实施细则》详细描述四类异常交易情形监管规定,旨在引导高频交易降低申报速率,延长订单停留时间,分散交易,加强风控,助力提升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营造公平制度环境。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