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鹏饮料冲刺港股二次上市,多元化战略面临挑战
AI导读:
东鹏饮料已向港股递交IPO申请书,2024年营收与净利润双增,但功能性饮料占比仍超八成,产品多元化战略面临挑战。东鹏饮料计划通过港股上市实现全球化布局,但出海之路需克服文化差异等挑战。
“能量饮料第一股”东鹏饮料向港股二次上市迈出关键步伐。4月3日,港交所官网披露,东鹏饮料已提交IPO申请,旨在实现全球化布局,“A+H”上市阵营或将迎来千亿市值新成员。
2024年,东鹏饮料营收与净利润双丰收,为其二次上市之路增添了筹码。然而,功能性饮料营收占比仍超八成,短期内产品多元化战略仍面临严峻挑战。
东鹏饮料上市之旅:从破产边缘到千亿巨头
东鹏饮料的发展历程,是创始人林木勤30余年不懈奋斗的写照。1994年,东鹏饮料的前身——深圳市东鹏饮料实业公司成立。2003年,东鹏实业濒临破产,林木勤接手公司,重启饮料事业。
2009年,东鹏饮料推出带有防尘盖的瓶装东鹏特饮,以亲民价格切入市场,迅速在广东地区站稳脚跟。随着“红牛”内部版权矛盾的显现,东鹏饮料抓住机遇,签约谢霆锋为代言人,开启全国化战略。
2021年,东鹏饮料成功登陆A股主板,被誉为“能量饮料第一股”。2025年4月3日,东鹏饮料再次向港股发起冲击。截至4月4日,公司A股总市值已达1347.35亿元。
财报显示,东鹏特饮在中国能量饮料市场连续四年销量排名第一,全国市场份额持续增长。
2024年,东鹏饮料实现营收158.30亿元,同比增长40.62%;净利润为33.26亿元,同比增长63.08%。业绩显著增长得益于公司产品和客户结构的优化,以及全国市场传统渠道的积极拓展。
尽管“红牛平替”助力东鹏饮料崛起,但单一品类依赖问题仍待解决。
东鹏特饮占比超八成,多元化战略遇阻
多元化、拓展新增长曲线是东鹏饮料的重要战略方向。
近年来,东鹏饮料推出电解质饮料“东鹏补水啦”及“1+6”多品类战略,旨在打造多元化产品线。然而,从年报来看,东鹏饮料多元化战略虽初显成效,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东鹏饮料高度依赖东鹏特饮这一大单品,其他新品类如无糖茶、果汁茶等尚未形成知名品牌效应。
业内人士指出,一旦东鹏特饮市场需求下降或出现质量问题,将对公司整体业绩产生重大影响。
在电解质饮料市场,东鹏饮料还需与元气森林“外星人”、农夫山泉尖叫、达能集团脉动等品牌展开激烈竞争。

东鹏饮料不断强化营销,销售费用持续增长。然而,研发费用相对较低,需加大研发投入以提升产品竞争力。
港股上市谋全球化,消费品牌“出海”加速
东鹏饮料计划丰富“东鹏补水啦”口味选择,推出更多规格包装,以核心产品东鹏特饮为先锋,有序推进全球化战略。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表示,品牌需满足消费者需求,同时考虑产品线均衡度。农夫山泉等竞争对手已在茶饮和功能性饮料市场取得显著成绩。

不少新茶饮品牌和饮料企业正积极出海,将海外市场视为新增长空间。东鹏饮料已将产品出口至25个国家和地区,并在越南、印度尼西亚设立子公司。
然而,出海之路并非坦途。文化差异、消费偏好等挑战需克服。东鹏饮料需从卖产品转型为输出文化,从本土逻辑转向全球视角,以品牌驱动海外市场拓展。
(文章来源:大河财立方)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