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绿色周报:多家上市公司因环境风险被罚
AI导读:
2025年4月第一周,三达膜、华能国际等多家上市公司因环境风险被罚。本期A股绿色周报详细解读了这些事件,提醒投资者关注上市公司的环境风险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随着ESG投资理念的升温,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不断完善。
干扰自动监测设施排放污染物,三达膜(SH688101,股价13.71元,市值45.52亿元)控股公司被罚62.5万元。未获得环评审批手续即擅自开工建设,华能国际(SH600011,股价7.10元,市值1115亿元)控股公司收到46.4万元罚单。2025年4月第一周,A股上市公司的环境保护与信息披露责任备受关注,且看A股绿色周报第195期详细解读。
每日经济新闻与环保领域知名NGO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合作,自2020年9月起,基于全国31个省份、337个地级市政府发布的环境质量、环境排放和污染源监管记录等权威数据,每周深入剖析中国数千家上市公司及其旗下公司的环境信息数据,旨在通过“A股绿色周报”让上市公司的环境信息更加透明。
根据最新数据,共有7家上市公司近期面临环境风险。其中,三达膜控股公司济宁三达水务有限公司因干扰自动监测设施排放污染物,被罚款62.5万元。华能国际控股公司华能清洁能源(曲靖宣威)有限公司因违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被罚款46.4万元。这些事件再次凸显了环境风险对上市公司的重要性。
此外,上海建工(SH600170)控股公司因未编制建筑垃圾处理方案报备案被罚款20万元,京华激光(SH603607)全资子公司因环保设施未建成即投入生产被罚款31万元。环境风险不仅关乎企业发展,也关乎投资者利益。本期A股绿色周报提醒投资者关注上市公司的环境风险,以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
随着ESG(环境、社会责任及管治)投资理念的升温,投资者越来越注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上市公司及其参股企业的环境数据被纳入A股绿色报告项目数据库,以提供更全面的环境信息。
环境信息公开是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从《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到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信息公开制度不断得到完善。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等机构的报告也指出,环境信息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已成为政府和社会公认的原则。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关键词:A股绿色周报、环境风险、上市公司、ESG投资)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