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8月以来,A股市场两融余额创10年新高,股市赚钱效应显现,吸引更多投资者加入。券商忙碌应对开户量和咨询量的攀升,同时积极服务科创企业,推进并购重组,提升市场活跃度。

“8月以来,两融余额创出10年新高,股市投资热潮持续,负责公司融资融券征授信管理的经办与复核岗已增加人手,以应对两融业务开户量和咨询量的攀升。”近日,长城证券相关人士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期,A股市场走出了一波上涨行情,上证指数创近10年新高,股市赚钱效应显现,吸引了更多投资者加入,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大增,券商也忙碌了起来。

打开交易软件者多了起来,“赚钱了。我现在很期待工作日的到来,因为工作日股市才交易。时不时就会打开交易软件,看到账户红色数字就很高兴。”90后股民小李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当下,投资者打开交易软件的次数确实多了起来。易观千帆数据显示,7月,证券服务应用APP月活达1.67亿,环比上升3.36%;6月,证券服务应用APP月活为1.61亿,环比增长0.65%。

“平安证券各分支机构配合市场行情,紧锣密鼓举办了‘平安老友记’大型客户服务活动。目前,已成功举办3场,场均参与客户400人,活动现场投资者热情高涨,互动积极。”平安证券相关人士称。“进入三季度以来,开户有效户率相比去年同期和今年上半年均有明显提升,本轮行情正获得越来越多投资者的关注和持续入场。”国联民生证券相关人士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交易数据也印证了上述说法,更多的资金在涌入A股。8月初,A股融资余额超过2万亿元,创下10年新高,这也是自2015年之后融资余额再次突破2万亿元大关。今年以来,融资资金增加了约1500亿元。

随着资金的涌入,A股的成交额也被不断推高。截至8月20日,在今年的154个交易日中,成交额过万亿元的有151个。而去年同期,仅有20个交易日的成交额过万亿元,最高成交额为1.3万亿元。资本市场的一端连着投资者,另一端连着上市公司。今年,近七成沪深上市公司披露2024年年度现金分红方案,合计金额达1.64万亿元。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上市公司积极践行“提质增效重回报”“质量回报双提升”等专项行动,除了大手笔分红,回购、增持也不断涌现,有效提升了自身的投资价值。数据显示,前7个月,上市公司回购热情明显上升,合计回购金额达到889.93亿元。

“含科量”的提升,也是上市公司提质增效的重要体现。7月18日,证监会同意禾元生物科创板IPO的注册申请。这是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申报重启以来,第一家拿到IPO批文的未盈利企业。目前,已经陆续有多家未盈利企业在排队等待上市。此外,并购重组整合也有效促进上市公司提质增效。“并购六条”等政策落地以来,A股市场已披露重大资产重组达200多单,并购重组市场规模和活跃度大幅提高。业内人士认为,一系列改革将进一步发挥科创板“试验田”作用,更大力度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展新质生产力。

“针对开户较多的情况,我们通过流程优化与技术应用,大幅缩短了投资者开户时间,显著提升个人、机构及产品的开户效率与体验。”世纪证券相关人士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券商是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之一。在投资者与上市公司趋向活跃的时候,券商自然也都忙起来了。长城证券相关人士称,伴随股市行情回暖,公司客服部门对话窗口持续忙碌,咨询电话及企业微信沟通量较平日明显增多。咨询内容包括银证转账、密码找回、手机APP功能使用等基础账户问题,以及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权限的开通等。

平安证券相关人士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为了应对近期市场交易量的激增,公司安排技术团队对各系统进行巡检、容量评估,密切监控系统各项运行指标,针对性地进行调优及扩容,确保系统在高负荷下运行的稳定性。服务科创企业无疑是券商投行的主攻方向之一。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国联民生承销保荐称,公司积极响应“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政策导向,推进投行行业分组,在国家战略支持的重点行业积极布局与拓展;并购重组设立了专职部门,并搭建全公司级并购商机整合平台;在未盈利企业项目筛选与评估方面,也将构建全新的价值评估体系。据财达证券相关人士介绍,该公司投行团队针对未盈利科技企业的特点,制定“尽调—估值—风控”专项服务方案,2025年上半年已为22家拟申报企业提供预评估服务,涉及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上线科创板成长层的交易权限开通功能,也是当前券商工作的一个重点。国新证券告诉证券时报记者,公司加快完成了业务系统的升级改造,于8月1日在APP中上线“科创板成长层权限开通”功能。通过短信、交易客户端弹窗提醒、交易客户端公告、公司网站公告等方式,对全体科创板存量投资者进行风险揭示书签署提示。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