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年来,因“小作文”引发的上市公司股价剧烈波动事件频发,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监管部门正加强治理力度,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建立监测预警机制,打击传播虚假信息、操纵市场等行为。

  近年来,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兴起以及自媒体、直播等行业的发展,因“小作文”而引发的上市公司股价剧烈波动事件频发,严重损害了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这种趋势已成为资本市场不可忽视的问题。

  不久前,雪球平台某用户发布多条关于弘信电子集团的不实信息,涉嫌恶意造谣,最终公安机关依法对其作出了行政拘留的处罚决定。今年年初,针对“监管部门指导上市公司1月15号之前释放全部利空”的谣言,证监会也迅速进行了辟谣。

  资本市场是一个基于信息定价的市场,真实、准确和完整的信息披露是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进行合理定价的基础,也是资本市场健康运行的重要保障。然而,时有出现的股市“小作文”却可能导致市场泡沫,影响经济的整体稳定。

  我国资本市场以散户为主,大量传播的股市“小作文”容易引发投资者的“羊群效应”,扰乱市场交易秩序。这些“小作文”往往包含虚假信息和片面观点,如果投资者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和辨别能力,就容易受其误导,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因此,“小作文”往往导致投资者恐慌性抛售或盲目跟风买入,加剧了市场的波动,破坏了市场的稳定运行。

  同时,“小作文”的泛滥还加大了投资者辨别市场信息真实性的难度,干扰了正常的信息传递和价格发现机制,增加了市场的交易成本。更值得警惕的是,“小作文”还容易成为不法分子操纵市场牟利的手段,破坏了市场的公平性。

  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使得信息传播速度极快,一条股市“小作文”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传遍整个网络,这无疑增加了治理的难度。为了有效防范股市“黑嘴”和制止“小作文”的泛滥,必须进一步加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手段,建立对“小作文”的监测和预警机制,加大对传播虚假信息、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一方面,监管部门应完善实时信息监测和预警机制,对网络上的股市及上市公司相关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存在问题的“小作文”。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应建立协同执法机制,共同打击“小作文”背后的违法犯罪行为,斩断利益链条,形成有效的法律威慑。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