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引发全球资本市场震动,但公私募基金机构认为中国经济向好趋势不变,中国资产仍具高性价比。机构普遍保持积极仓位,看好科技和创新药板块的投资机会。

近日,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在全球资本市场引发巨大震动,A股和港股市场也受到了波及。但公私募基金机构普遍认为,中国经济持续向好的趋势和中国科技力量的崛起不会因关税政策而改变。在政策持续加码下,中国资产依然被视为全球范围内的高性价比选择。

据记者采访了解,目前公私募基金的仓位仍处于积极状态,部分知名基金经理甚至表示将逢低增持中国优质资产,特别是科技和创新药等成长领域。正如一位基金经理所言,在全球混乱之时,破局的关键在于“向内看”,即专注于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

关税政策下的冷静分析

美国“对等关税”政策的出台,对全球风险偏好造成了较大影响。但众多机构认为,应理性看待该政策对中国的影响。星石投资分析指出,尽管此轮关税政策可能对今年国内出口和经济带来明显压力,但国内货币政策工具仍有充分调整空间,出口压力或将推动稳经济、扩内需政策继续加码,从而有效对冲负面影响。因此,从长期视角看,随着国内政策不断发力,今年经济有望逐步企稳,股市表现值得期待。

富国基金也表示,美国“对等关税”政策的最终执行情况仍存在不确定性,博弈期间全球风险资产的波动率可能依然较大。但考虑到我国政策储备充裕,前期政策效果逐渐显现,后续政策加码,以及中国与非美经济体贸易关系的潜在改善,这些因素都有望推动市场定价在负面因素之后重回上升轨道。

金鹰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刚认为,“大跌过后不必过于悲观,国内政策对冲等积极因素正在逐渐显现。”一方面市场已对“对等关税”进行了部分定价,另一方面当前美国关税政策已接近“展示底牌”阶段,后续调整更可能偏向积极。

积极仓位布局未来

“全球市场动荡下,我们和投资人都倍感压力。但越是这种时刻,越要保持冷静和定力。”一位上海私募创始人透露,公司投研团队一致认为,提振A股市场的长期积极因素没有改变,如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加速、科技创新取得突破等。因此,公司决定保持组合的中高仓位水平。

兴全全球视野股票基金经理余明强表示,2025年政策对资本市场较为友好,市场中仍有许多机会可以挖掘。因此,在整体配置上,他将保持相对积极态度,挖掘产业机会。

静瑞投资余晓波也表示,现在只需“做好自己的事”。在不确定性中,公司将更加专注于寻找能持续创造股东回报的生意。

在市场调整之际,部分知名头部私募还表达了加仓意愿。进化论资产创始人王一平在社交平台表示,分步抄底中国核心资产,如A股龙头消费企业、港股科技互联网标的等,是稳妥选择,同时应规避业绩较差的小市值企业。

聚焦科技与创新药机遇

在投资机会方面,科技与创新药板块成为机构二季度进攻的重点。广发基金相关人士指出,短期情绪冲击过后,科技依然是全年主线之一。逆全球化趋势容易推升国内投资者对“自主可控”情绪的升温,科技板块的定价主要基于产业逻辑,与经济敏感度相对较低。此外,国内以AI为代表的科技板块产业端进展不断,值得关注。

银河基金基金经理高鹏认为,未来5至10年,科技创新将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驱动力。凭借庞大的内需市场、技术积淀与工程师红利,中国科技企业正从“追赶者”向“引领者”转变。

同时,公私募基金对医药板块也表现出浓厚兴趣。天风证券研报显示,自3月中旬以来,公募基金已连续四周加仓医药板块,且加仓幅度位居各行业首位。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