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沪深北交易所同步出台《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将于2025年7月起实施。该政策旨在规范量化交易,提升交易公平性和风险可控性。细则设定高频交易“减速带”,提出“合并监管”原则,并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推动量化交易高质量发展,助力资本市场成熟。

4月3日,沪深北交易所同步出台《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将于2025年7月起实施。这一政策不仅是对证监会《证券市场程序化交易管理规定(试行)》的细化落实,也是我国资本市场在交易公平性和风险可控性方面的重大突破。量化交易被正式纳入规范发展轨道。

量化交易在我国发展已有10余年,占A股成交量的三成,其利弊明显:既提高了市场定价效率,又存在成为“市场捕食者”的风险。我国股市中小投资者占比高达96%,程序化交易凭借速度优势和复杂算法,可能对中小投资者造成不公平。技术失控还曾引发“乌龙指”事件。因此,加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显得尤为重要。

此次《细则》的出台,为量化交易装上“刹车”,体现了精准治理思维,平衡了创新与风险防控。设定高频交易“减速带”,通过申报速率限制和撤单频率管控,约束异常交易行为,保留量化交易流动性作用,同时划清技术套利边界。

此外,《细则》提出“合并监管”原则,对同一机构管理的产品实施整体交易行为监控,防范算法共振风险。此举有效封堵了量化交易分散操作规避监管的漏洞,为市场平稳运行加装“安全阀”。

针对中小盘股票,细则还设置了监管指标,限制频繁拉抬打压行为,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减小对个股的冲击。

规范量化交易并非限制其发展,而是通过制度设计引导行业高质量发展。监管红利将重塑量化行业价值,推动量化交易从“市场波动放大器”转变为“市场流动性稳定器”,与基本面投资形成良性互补,防控风险,推动资本市场生态变革。这将助力我国资本市场更加成熟。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