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4月7日、8日两个交易日,A股市场掀起一轮增持回购热潮。国资央企和民营龙头企业纷纷推出增持回购计划,促进市场生态良性循环。其中,35家上市公司拟回购金额上限261.40亿元,41家上市公司拟增持金额上限246.66亿元。

4月7日、8日两个交易日,A股市场掀起一轮增持回购热潮。在各方的支持下,A股三大指数企稳,截至4月8日收盘,上证指数涨幅达到1.58%,深证成指上涨0.64%,创业板指上涨1.83%。

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截至4月8日20时,短短两个交易日内,已有35家上市公司发布回购预案或股东提议回购公告,拟回购金额上限高达261.40亿元;同时,41家上市公司抛出股东增持计划,拟增持金额上限为246.66亿元。综合来看,回购增持金额上限合计达到508.06亿元。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上市公司积极增持回购具有重要意义,有望促进市场生态的良性循环。当前“护盘潮”是政策与市场共振的结果。

国资央企发挥“压舱石”作用

面对市场的非理性波动,国资央企作为国民经济的“压舱石”,在近两个交易日迅速采取行动。

4月7日,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分别发布消息称,旗下公司将增持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和中央企业股票。4月8日,中国诚通董事会决定使用1000亿元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资金增持上市公司股票;中国国新旗下公司也将以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方式增持相关股票及ETF,首批金额为800亿元。

基于对中国经济长期平稳向好的坚定信心,以及对资本市场发展前景的看好,多家中央企业于4月8日宣布将积极开展股票增持回购计划。例如,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计划未来12个月内增持不低于28亿元且不超过56亿元的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A股及H股股份。

据统计,4月7日、8日两个交易日内,15家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新增股东增持计划,增持金额上限合计173亿元;10家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新增回购计划,回购金额上限合计34亿元。

阳光时代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朱昌明表示,中央企业集体增持回购行为具有多重战略意义,这不仅是其对自身企业价值的坚定认可,更是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维护金融安全、服务国家战略等功能使命的突出体现。

4月8日,国务院国资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全力支持推动中央企业及其控股上市公司主动作为,不断加大增持回购力度。

民企龙头积极“护盘”

除央企外,民营龙头企业亦积极“护盘”,推出回购增持计划。4月7日晚间,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使用不低于40亿元且不超过80亿元资金回购部分股份。4月8日,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也发布公告称,拟回购股份,回购金额不低于15亿元且不超过30亿元。

田利辉表示,宁德时代等龙头企业大规模回购,向市场传递了“价值低估”的明确信号,有助于缓解恐慌性抛售。

多家民企上市公司股东也计划大规模增持。例如,荣盛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控股股东计划在未来六个月内增持公司股份,增持金额介于10亿元至20亿元之间;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的一致行动人也计划未来六个月内增持公司股份。

值得一提的是,多家上市公司的回购增持使用了央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这充分发挥了专项政策工具的精准滴灌、高效实施作用。

随着资本市场制度改革红利释放,资金或持续向优质央企及科技龙头集中。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