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国资委密集表态支持上市公司增持回购,增强资本市场稳定性
AI导读:
自4月8日国务院国资委表示支持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增持回购以来,已有至少30家央企宣布相关计划。同时,多地国资委也密集发声,发布一系列措施稳定股市、提振投资者信心。业内人士指出,此轮增持回购行为不仅为了短期护盘,更是长期制度建设的起点。
新华财经北京4月11日电(记者沈寅飞)自4月8日国务院国资委公开表示全力支持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不断加大增持回购力度以来,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已有至少30家中央企业宣布增持回购计划,此举进一步增强了资本市场的稳定性。
同时,各地国资委也积极响应,发布了一系列旨在稳定股市、提振投资者信心的措施。截至目前,北京、天津、上海、山东、四川、浙江、安徽等地的国资委纷纷表态,鼓励充分利用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等政策工具,有效维护上市公司市值,坚决保障资本市场的平稳运行。
业内人士指出,此次地方国资稳市政策不仅协同性高,而且系统性强。这些政策“精准且及时”,短期内有助于稳定市场情绪,长期来看,将推动国企价值的重估。同时,这些政策的效果或将产生示范效应。
多地国资委密集表态
据了解,4月7日,浙江省国资委已联合中国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浙江证监局召开省属国有上市公司股票回购增持工作座谈会。会上,多家省属国有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代表和负责人交流发言,均表示坚定看好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前景,将积极开展市值管理,充分利用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等政策工具,进一步维护投资者利益、增强投资者信心,并提升上市公司价值。
浙江省国资委负责人强调,将全力支持省属企业积极行动,加大股票回购增持力度,切实维护全体股东权益,充分展现国资国企的责任与担当。同时,要将股票回购增持作为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工作,统筹规划股份回购增持计划,做好回购增持资金的规划和储备,并主动利用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等各类政策工具。此外,还要因企制宜推进市值管理机制建设,针对破净、低市值、低股价的上市公司,尽快制定市值提升计划。
随后,山东、北京、天津等地的国资委也陆续加入这一行列。例如,4月9日,山东省国资委与山东证监局在济南市签署了《关于推动山东辖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合作备忘录》,并就省属企业控股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增持工作进行了深入座谈。
山东省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秦春玲表示,省属企业应以市值管理为抓手,综合运用增持、回购等手段,加大分红频次与力度,规范信息披露,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持续维护好资本市场形象。
北京市国资委也召开了市管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座谈会,要求各企业将市值管理作为一项长期战略管理行为,明确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机制,持续提升应对资本市场复杂情况的能力水平。同时,要引导和推动控股上市公司牢固树立投资者回报意识,制定合理可持续的利润分配政策,增强现金分红的稳定性、持续性和可预期性。此外,还要树立负责任的大股东形象,积极向资本市场释放利好信号,鼓励国有股东按市场化原则依法合规适时增持股票,并推动具备条件的上市公司有计划地实施股票回购,从而有效维护上市公司市值。
清华大学中国现代国有企业研究院研究主任周丽莎指出,此次地方国资稳市政策不仅协同性和系统性强,而且地方国资委联合证监局等部门,通过增持、回购、优化分红政策等方式多管齐下,形成了“政策工具箱”的合力效应。这些举措不仅是为了平抑市场的短期波动,更强调建立“长期看质量、制度看治理”的稳健机制。例如,上海市国资委提出将市值管理作为长期战略,明确了从并购重组到投资者回报的六方面工具化路径。这些政策既包含直接的资金支持(如增持、回购),也通过优化考核机制、强化信息披露和投资者沟通、推动股权激励等制度设计来引导长期资金入市。
多家机构认为,地方国资委的政策“精准且及时”,短期内有助于稳定市场情绪,长期来看,将推动国企价值的重估。然而,也需关注政策的执行力度及后续的配套改革,以避免短期化、运动式的维稳措施。
从“被动持有”到“主动运营”
随着地方国资委的密集表态,各省属企业也陆续开始投入真金白银。
4月8日,浙江省国资运营公司、巨化集团、省能源集团、省交通集团等多家省属企业表示将持续增持。例如,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浙江省资产规模最大的省属国有企业,拥有多家A股和H股上市公司。该公司接下来将增持所属上市公司股票,以实际行动向资本市场传递信心。同时,该集团还将进一步发挥控股股东的作用,支持上市公司做优做大做强,推动其实施可持续稳定的现金分红政策以回报股东,并支持上市公司开展股权激励、资本运作以及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等工作,全力推动上市公司内在价值和市场价值的提升。
4月9日,山东证监局与山东省国资委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并与多家国有企业进行了座谈,共同指导上市公司积极通过回购增持等方式加强市值管理。万华化学、华鲁恒升等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先后发布了回购公司部分股份的提示性公告,回购金额上限分别达到5亿元和3亿元,向投资者释放了积极信号并提振了市场信心。主要指数成份股公司也按照市值管理的要求积极开展回购增持活动。例如,杰瑞股份推出了“股份回购+控股股东增持”的组合拳策略;东阿阿胶则发布了增持进展公告称截至4月9日其控股股东已累计增持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1.17%。
4月10日,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表示,始终秉持对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坚定信心并持续看好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前景,因此将更大力度地开展上市公司股份增持和推动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工作。
据新华财经不完全统计,在4月7日至4月10日期间,包括宁德时代、国泰君安、中国石化在内的185家A股上市公司宣布了回购增持计划。截至目前,这些公司拟回购增持的总金额上限合计高达730.42亿元。在增持“信心”名单中,数十家央国企集体行动,充分展现了央企国企的责任与担当。
业内人士指出,此轮从央企到国企的增持回购等行为不仅是为了短期护盘,更是长期制度建设的起点。国资在出手过程中不断强调提升市值管理的重要性,这实际上是在重塑一套稳健机制并巩固高质量发展之路。
周丽莎认为,目前已有北京、上海、山东、四川等经济大省率先行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其政策效果将产生示范效应并推动其他地方通过政策创新来提升本地资本市场的活力。地方国资对上市公司的管理正逐渐从“被动持有”转变为“主动运营”,这一趋势将推动全国范围内的制度重塑工作。具体表现为:市值管理的市场化工具将得到更广泛的普及和应用;更多地区可能会推出并购重组、分红、回购等相关政策来进一步支持上市公司的发展;地方与央企之间的合作也将进一步深化,通过上市平台优化资本结构并降低债务风险。
同时,业内人士也建议政策在执行时要注意差异性并避免“一刀切”的情况出现。需要结合地方产业特点来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并在平衡市场化与行政化的过程中通过容错机制和治理改革(如董事会放权)来减少行政干预并提升国企对资本市场的适应能力。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