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期,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频频出手稳市,新一轮增持回购行动备受瞩目。从中央至地方相关部门紧密部署,推动国企市值管理制度从“建起来”向“转起来”迈进。业内人士指出,这些举措对稳定资本市场大有裨益,或将推动国企价值重估。

  近期,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频频出手,打出稳市“组合拳”,新一轮增持回购行动备受瞩目。据不完全统计,自4月7日以来,已有至少48家中央企业宣布增持回购计划,地方国企亦不甘落后,纷纷以“真金白银”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

  在此期间,从中央至地方相关部门紧密部署,推动国企市值管理制度从“建起来”向“转起来”迈进,旨在引导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加强市值管理。业内人士指出,这些举措短期内对稳定资本市场大有裨益,长期来看,或将推动国企价值重估。

  4月11日盘后,中国化学发布增持公告,其控股股东计划斥资3亿元至6亿元增持公司股票,彰显了对公司价值的认可及未来持续稳定发展的信心。此次增持是中国化学工程继今年2月完成前次增持后的又一力举。

  中国化学表示,公司高度重视市值管理工作,正系统推进价值创造与价值传播体系建设,力求实现公司质量与股东回报的双重提升,切实维护投资者利益。

  近期,“市值管理”成为国资系统公开表态的高频词。国务院国资委于4月8日明确表示,将加大对央企市值管理工作的指导力度,引导央企为投资者打造优质价值投资标的。

  自去年国务院国资委将市值管理纳入央企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以来,众多央企及其控股上市公司加速探索市值管理实践。此次,它们迅速响应,通过增持回购、资产注入、并购重组等多种方式,共同发力。

  据悉,中国石化集团正推动所属上市公司市值提升专项行动,制定常态化市值管理机制;通用技术集团成立市值管理工作专班,积极开展并购重组,推进股票回购;中国华电则加快优质资产注入,打造新能源上市平台,同时推进并购重组和REITs项目。

  上海、四川、安徽等多地国资委亦密集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加强市值管理。例如,上海市国资委于4月8日印发相关意见,从六方面支持上市公司用好市值管理政策和工具。

  阳光时代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朱昌明指出,地方国资委普遍强调市值管理应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支持科技创新及产业链整合等工作相结合。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国资系统还加强了与其他部门的协同。广东、山东等地国资委与证监局等部门携手合作,通过增持、回购、优化分红政策等方式,共同维护资本市场稳定。

  在清华大学中国现代国有企业研究院研究主任周丽莎看来,中央企业、地方国企的一系列市值管理举措释放出强烈的维稳信号,有效缓解了市场恐慌情绪。她强调,地方国资的举措旨在建立稳健机制,促进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

  朱昌明亦建议,国企市值管理应作为一项长期战略管理行为,未来应强化差异化考核,倒逼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制定差异化市值管理计划,通过提质增效、科技创新、市场化改革等手段夯实市值管理工作基础。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