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一季度业绩大增,国泰海通成行业新星
AI导读:
近日,A股市场券商们积极行动,国泰海通等头部券商一季度业绩大增,净利润增幅显著。市场分析人士指出,券商供给侧改革初见成效,未来有望涌现更多优质航母级券商。同时,多家券商已率先发布业绩预告/快报,投资端有望迎来改善。
华夏时报记者王兆寰北京报道
近日,A股市场维稳战役正如火如荼,券商们作为先锋队,正积极行动。
重组后的国泰海通率先发布回购股份公告及一季报预报,净利润增幅最高达四倍,令人瞩目。随后,中信证券、中国银河、华泰证券、中信建投、中金公司等头部券商纷纷公告一季度业绩预增。东方证券、国金证券、中泰证券、财通证券、东吴证券、兴业证券、华安证券、国元证券等多家地方特色券商也积极加入,一季报预增和回购股份公告轮番上演。
值得注意的是,与2024年年报相比,10家披露2025年一季报的券商净利润大幅增长。除了中信证券预计增幅32%和国元证券增幅38.4%外,其余券商增幅预计均超50%,国泰海通更是以3—4倍的增幅区间位居行业第一。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重组后国泰海通的业绩表现已晋升为行业“一哥”,券商供给侧改革初见成效。近期,券商并购提速,“金银证券”呼声高涨,“中信+建投”重组传闻不断,未来有望涌现更多优质航母级券商。
特别的一季报首秀
受美国“对等关税”影响,清明节假期后首个交易日,亚太市场遭遇“黑色星期一”。4月7日,A股开盘后一路下跌,3000点岌岌可危。午盘后,中央汇金公司发布公告,坚定看好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已再次增持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并将继续增持,坚决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4月8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召开专题座谈会,东方证券、东吴证券、国泰海通、兴业证券、中信证券等10家证券经营机构代表出席。与会机构一致表示,坚定看好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面对当前不确定性增加的市场环境,将保持定力,齐心协力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合并后的国泰海通(601211.SH)于4月8日早间率先披露了2025年一季度业绩预告和回购公司A股股份公告,预计实现净利润112.01亿元至124.45亿元,同比增加350%至400%。国泰海通表示,公司正全面推进零售、机构和企业三大客户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各项业务稳步发展。
此外,国泰海通董事长提议回购部分公司股份,以增强投资者信心,稳定及提升公司价值。
开源证券非银行业首席分析师高超认为,国泰君安与海通证券的合并是中国资本市场史上规模最大的A+H双边市场吸收合并案例。合并后公司将拥有更强大、稳固的客户基础,实现更集约、高效的运营管理。
一季度业绩抢眼
4月8日,兴业证券、东吴证券、中信证券相继披露了一季报情况。兴业证券实现净利润5.16亿元,同比增长57.32%;东吴证券预计实现净利润9.12亿元至10.03亿元,同比增加100%至120%;中信证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65.45亿元,同比增长32%左右。
4月9日,中国银河、华泰证券、华安证券分别发布业绩预告。中国银河预计实现归母净利27.73亿元至31.00亿元,同比增长70%至90%;华泰证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34.37亿元至36.66亿元,同比增长50%至60%;华安证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5.02亿元至5.58亿元,同比增加80%至100%。
4月10日,中信建投、中金公司、国元证券的一季报相继发布。中信建投预计实现归母净利约18.43亿元,同比增长50%左右;中金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18.58亿元至21.06亿元,同比增长50%至70%;国元证券公告实现归母净利6.41亿元,同比增加38.40%。
国联民生证券报告指出,2025年一季报市场交投热度保持高位,投行业务收入有所回升。除自营投资外,其他业务条线也出现边际改善信号。2025年券商业绩修复向好趋势有望延续。
关于中信证券一季度业绩增速稍显逊色,行业“一哥”位置是否将被动摇,有上市券商非银行业首席研究员表示,虽然从利润上看国泰海通表现更佳,但还需考虑合并因素。他预计,在政策推动下,券商并购重组将持续加速,有助于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
近期,“金银证券”呼声高涨,“中信+建投”重组传闻不断。随着中央汇金在券商领域的布局深化,未来行业整合和重组可能更加频繁,头部券商竞争优势将进一步凸显。
估值仍在低位
国泰海通最新报告指出,因关税原因资本市场出现大幅调整,但相关机构已推出系列措施稳定股市。预计资本市场信心将显著提振,非银及金融科技板块盈利将超预期增长。
报告认为,当前非银板块估值处于历史底部区间,一季度业绩改善有望成为估值修复的强力催化。券商板块在低基数叠加股基交易额放量下,有望实现确定性盈利改善。
其中,多家券商如中信证券、兴业证券、东吴证券已率先发布业绩预告/快报,投资端有望迎来改善。此外,东方证券、国金证券等公告回购股份计划,有望进一步增强板块信心。
方正证券认为,近期券商板块回调明显,目前板块2025年动态PB处于10年29%分位数。后续政策导向下,国有资本、险资、上市公司回购等增量资金将持续入市,有望推动券商估值修复。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