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一季度中国出口规模突破6万亿元,同比增长6.9%。受美国总统特朗普关税政策频繁变动影响,跨境电商行业面临运费激增、时效不确定等挑战。商家需思考更具韧性的供应链策略,寻求差异化竞争,强化供应链韧性,实现多元化发展。

4月14日,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吕大良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中国一季度出口规模突破6万亿元,同比增长6.9%,展现出在压力下的强大韧性。

这份数据背后,跨境电商行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挑战。受美国总统特朗普关税政策频繁变动影响,关税剧烈波动不仅导致跨境物流价格飙升、时效变得不确定,也让中小商家在涨价和订单量之间摇摆不定。然而,这场关税风暴也促使企业思考更具韧性的供应链策略,寻求创新和市场布局的新方向。

运费激增,时效难测

短短半个月,受关税政策影响,跨境电商和物流商被迫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深圳货代罗杰(化名)表示,由于关税不断攀升,自4月3日以来,发往美国的海运线路每公斤已涨价6.9元,同比去年,运费上涨了三四倍,导致许多中小卖家不敢发货。此外,多家海运公司已宣布暂时停航或空班美国线路,时效变得不稳定。

据上海航运交易所数据,上海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微涨0.1%,北美航线部分货物取消出运计划,订舱减少,价格小幅调整。关税飙升导致大量原计划运往美国的货物运输需求锐减,客户纷纷取消或削减订单,物流企业面临经营风险。

关税政策剧烈波动让商家望而却步,跨境物流公司陷入两难境地。罗杰坦言,当下不敢轻易收货,担心商家突然停业导致货款难以收回。

一些国际货代公司则采取灵活措施,如针对4月7日入仓的美国海运货物,根据关税政策调整加收费用,后续按比例补收或退减。商家可选择退货或免费暂存仓库,待关税稳定后再出货。

寻求差异化竞争

特朗普宣布对中国商品加征高额关税,同时美国将终止中国内地与香港商品享有的“800美元免税包裹待遇”,这一系列政策变动让市场忧心忡忡。

在TEMU上做穿戴甲生意的森森(化名)表示,关税上涨后,平台要求商家自行承担税费。面对涨价压力,她担心涨价会影响商品排名,被竞争对手超越。同样,亚马逊美国站的国内商家也面临涨价影响订单量的困境。

相比之下,具有商品力和供应链资源的商家展现出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如一家点心代工厂引入AI智能视觉质检,尝试与LV、GUCCI等品牌合作联名款,寻求差异化发展。

APEC跨境电商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健认为,低价不是竞争的唯一优势,中国跨境企业需要反思经营模式,寻求差异化发展方向。

强化供应链韧性

亚马逊、TEMU、SHEIN等依靠“小额免税”政策快速发展,但美国海关取消T86快速清关模式后,对商家经营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从事跨境电商业务的阿龙(化名)表示,虽然美国市场客单价利润率较高,但关税上涨导致商家面临更多挑战。为应对不确定性,商家需积极创新产品、布局多国市场。

TEMU、SHEIN等平台推出半托管模式,鼓励商家以海外仓备货销售,减轻成本和风险。同时,京东、永辉等企业也提供出口转内销解决方案。

王健建议,商家可通过变更物流线路、包装性质等方式减免关税,与美国买家分担关税压力。同时,积极探索欧洲、东南亚等市场,实现多元化发展。大型物流企业凭借其广泛网络、资金实力和服务团队,能更好地适应关税政策调整,通过优化运营、拓展业务等方式,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跨境电商新业态全年进出口达2.63万亿元,自主品牌出口比重同比提升0.8个百分点至21.8%。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