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京东与美团在即时零售市场的对决升级,双方发布策略展开长远争夺。即时零售进入2.0时代,平台正面硬刚“30分钟送万物”。万亿赛道红利吸引淘宝、抖音等平台参与,消费者选择权放大。

京东、美团的对决再升级,双方不仅在外卖市场展开竞争,更是在即时零售市场展开长远争夺。

4月15日,美团正式发布即时零售品牌“美团闪购”,主打“24小时服务,30分钟送达”。其宣传视频中对比传统电商配送,暗指京东配送慢,配图与京东App标识高度相似。

美团闪购视频号画面。

随后,京东黑板报发文回应,强调京东秒送业务迅速发展,本季度计划新增超5万名全职外卖员,并全额承担五险一金费用。京东品质外卖日订单量突破500万单,快于30分钟送达,覆盖10万+品牌线下店。

“京东黑板报”截图。

双方内容针锋相对,一方暗讽传统电商配送慢,另一方强调即时零售“自营品质”且“快于30分钟”。

即时零售进入2.0时代,平台正面硬刚“30分钟送万物”。

高频低频互切

双方战略动作形成鲜明对攻态势。

京东上线外卖业务,走“品质外卖”路线,招揽商家给出“免佣”大礼包,并全额承担骑手社保成本。意在通过高频外卖业务吸引用户,转化为全品类即时零售用户。

美团拆分闪购为独立品牌,主打“30分钟VS次日达”,将高频即时配送能力延伸到京东优势品类,进一步剑指“30分钟好货到手”的购物方式。

双方共识:即时零售迈入“全品类即时化”深水区,配送时效压缩至半小时级别,商品品类丰富度与供应链稳定性成为新战场。

美团优势在于高频打低频,满足外卖群体对其他品类需求。短板在于供应链控制力弱。

京东强项是供应链和品控能力,秒送业务自营仓库、超10万家品牌合作店形成供应链壁垒。弱项在于外卖业务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攻克中小餐饮生态。

商战升级,万亿赛道红利

效率成为消费者下单关键因素,消费行为从“计划性储备”向“即时性满足”变革。

高线城市用户时间成本攀升,30分钟送达成为重要决策因素。疫情后即时购买习惯持续渗透,即时零售从应急场景向日常消费场景渗透。

商务部研究院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即时零售规模达6500亿元,同比增长28.89%,预计2030年将超2万亿元。

参与即时零售市场争夺的还有淘宝、抖音等平台。消费者选择权放大,但长期行业格局变化仍需观察平台在供应链稳定性、履约效率等核心能力方面的突破。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