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AI大模型技术红利推动机器人行业快速发展,人形机器人成为热门赛道。广东凭借完整的产业链和丰富的应用场景,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取得显著进展。专家预测,人形机器人有望在3-5年内实现规模化落地,未来十年机器人产业规模将超过汽车产业。

快速发展的AI大模型技术红利向机器人行业外溢,机器人已成为今年的热门赛道。4月15日,第137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在广州开幕,今年广交会首次增设服务机器人专区,46家企业携明星产品亮相,展示了机器狗、仿生猫等创新产品,人形机器人更是备受瞩目。

在广东,机器人技术日新月异:众擎机器人实现了全球首例平地起身前空翻,越疆科技推出了全球首款灵巧操作+直膝行走的机器人,优必选人形机器人已进入全球众多工厂。同时,广东还出台了《广东省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旨在通过“机器人+”行动,深入挖掘开放应用场景。

围绕这些问题,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专访了广东省机器人协会执行会长、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理事任玉桐。他表示,广东是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应用市场,关键在于开放应用场景,促进机器人企业与需求方对接,以场景驱动技术落地。

任玉桐预测,大约3-5年,人形机器人有望实现规模化落地,并可能提前。他预计,未来十年,机器人产业规模将超过汽车产业,广东省机器人产业也将形成超万亿产值。

任玉桐指出,大模型技术的进步对机器人训练至关重要,特别是在提升柔性化能力方面。自从ChatGPT等模型出现后,机器人技术取得了跨越式发展。未来,人形机器人的大脑技术将是关键突破点,大脑技术的解决将推动人形机器人的真正落地。

对于人形机器人的技术路线,任玉桐认为,目前行业仍在探索阶段,各家企业都在选择自己最擅长的领域进行突破,未来趋势将是百花齐放。他强调,人形机器人有必要向人形方向发展,以解锁更多应用场景。

针对人形机器人泡沫化的说法,任玉桐表示不成立。他认为,人形机器人产业仍处于成长期,需要更多资本扶持,市场筛选将淘汰部分企业。

任玉桐还提到,广东发展人形机器人的优势在于产业链完整,制造成本低,且应用场景丰富。广东应发挥应用优势,找到适宜的细分赛道,如工厂、工业领域,以加快产业化落地。同时,广东还需优化上下游产业链,集聚更多优质企业。

对于如何推动人形机器人新产品、新技术的规模化落地,任玉桐建议,政府应牵头主导,形成机器人企业和应用方的对接机制,共同推动具体细分场景的开发。此外,开放应用场景、搭建行业公共平台等也是加速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关键。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关键词:机器人、人形机器人、AI大模型、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