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科技创新正全面进入关键时期,上海作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的关键阶段,必须强化战略敏捷,提升决策水平、增进布局效度、谋划生态位势,以应对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主动权挑战。

当前,科技创新正全面进入基础研究成果快速涌现、关键技术多点突破的时期,总体趋势变化快、头绪多、格局纷乱,机会稍纵即逝,挑战接踵而来。面对世界经济新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知风险,全球创新链、产业链和供应链格局可能发生深刻变化。上海作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的关键阶段,必须强化科技创新的战略敏捷,构建高效决策体系,提升创新韧性、前瞻性及适应性,以应对科技竞争的战略主动权挑战。

提升“因势而谋”的决策水平

从科学发现到关键技术突破,再到产业应用,是一个典型的非线性过程。要辨别出孕育革命性科技突破的“弱信号”,关键在于因势而谋,提升决策水平。这要求掌握“势”的各种信息,分析新趋势、新规律及新模式,把握科技竞争与合作的新挑战,研究科创中心城市和龙头企业推动技术革命、要素配置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态势。

为此,需支持高水平科技智库建设,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智库人才;推动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学研究,提升科技情报分析的质量和效率;健全科技战略决策的体制机制,形成多网互嵌的前沿扫描与信号捕捉机制。

增进“应势而动”的布局效度

在因势而谋的基础上,上海需将战略调整意图嵌入创新布局过程,摸清人才、资金、平台等各类要素的“家底”及开发利用情况,分析战略匹配度。上海启动国际科创中心建设以来,条件和能力建设、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未来需解决好任务、力量、资源及空间布局等问题。

在任务布局上,需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力量布局上,推动科技力量与社会创新力量的协同;在资源布局上,强化创新要素向未来产业汇集;在空间布局上,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布局“科创核爆点”,抢占产业创新制高点。

谋划“顺势而为”的生态位势

强化战略敏捷需基于对科技创新规律的深刻认识。上海正努力成为科技创新策源地、自主创新战略高地和全球创新网络枢纽。但仍需提升创新生态位势,特别是在“公共服务”和“创新文化”方面。

上海应推动形成新的连通性,加强物质技术要素和非物质层面的互联互通;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优化营商环境;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鼓励创新、包容失败。通过“强大脑”、“健身体”、“养气血”,上海将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找准航向,行稳致远。

(作者为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文章来源: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