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期A股市场触及面值退市规定的案例明显增多,年报密集披露期让绩差公司面临更严格考验。面值退市已成为A股市场化退市主要通道,优化了资本市场生态,但配套机制仍需完善。

近段时间以来,A股市场触及面值退市规定的案例明显增多,市场优胜劣汰效应愈发显著。这背后,2024年度年报密集披露期的到来,让一些绩差或问题公司面临更加严格的考验。

随着年报的陆续发布,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审视愈发深刻,绩差公司更容易被市场“用脚投票”。数据显示,近期*ST旭蓝、*ST嘉寓、*ST东方、*ST富润等多家公司因收盘价连续低于1元面值,已触及面值退市条件,收到交易所的拟终止上市告知书。

专家指出,面值退市已成为A股市场化退市的主要通道。其“自动触发、快速执行”的特点,显著提高了市场出清效率。例如,*ST东方和*ST富润等公司,因经营不善、治理混乱等问题,股价持续下跌,最终触及退市条件。这不仅释放了市场存量资金,也推动了市场的新陈代谢。

A股市场面值退市案例的增多,反映了注册制改革下市场化、法治化退市机制的逐步发挥作用。企业经营质量的恶化、制度环境的变化、投资者教育的提升以及经济波动等因素,共同加速了问题公司的出清。此外,面值退市还具有优化资本市场生态的作用,提高了市场效率,推动了新兴产业的发展。

然而,专家也提醒,配套机制仍需持续完善。中小投资者索赔面临举证难、周期长等问题,需完善证券集体诉讼制度。同时,部分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也需规范,以避免扭曲市场选择。

总之,A股市场面值退市案例的增多,是市场优胜劣汰效应的体现,也是资本市场逐步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