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第137届广交会首次设立服务机器人专区,46家企业参展,产品涵盖多种类型,吸引大量观众。广交会成中国机器人企业出海母港,折射中国制造新叙事。未来机器人产业有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丁莉广州报道

  4月15日,南风送来一丝初入夏的热浪,广交会展馆照例聚拢起如织的人潮。广交会作为“中国第一展”,再次成为焦点。

  这两天,展场内的机器人公司都听到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一位英国采购商有意采购2000只机器狗,尽管最终因订单量过大未能成交,但这足以证明广交会的吸引力。

  第137届广交会首次设立“服务机器人专区”,吸引了46家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参展,产品涵盖机械狗、仿生猫、人形机器人等,其中不乏明星公司,如“杭州六小龙”中的三家。这些企业多为初创公司,不少是首度参加广交会的“新面孔”。

  这些企业在AI技术赋能下,国内场景初验后,纷纷将目光投向海外,广交会成为了中国机器人企业出海的“母港”。

  这一趋势背后透露出多重信号:中国机器人产业已颇具规模,成为科技产业高速发展的缩影;集体竞逐全球市场,意味着中国机器人的场景应用能力显著提升;海外市场需求旺盛,广交会机器人展区火爆程度便是明证。

  广交会不仅为供需双方提供了“巧遇”的平台,更以其68年搭建的经贸网络,为中国机器人出海提供了巨大的平台功能和服务价值。从服装鞋帽到“新三样”,再到如今的机器人,广交会见证了中国制造和中国外贸的不断蝶变。

  以魔法原子为例,这家成立于2024年初的公司,首次参加广交会便受到了各国客商的青睐。其人形机器人“小麦”和机器狗成为了展区的亮点,吸引了大量观众驻足观看和体验。

  明星初创公司、新面市产品、广交会上的“新面孔”,这样的三重身份,也是“服务机器人专区”内大多数机器人公司的共通之处。这些公司怀揣“航海梦”来到广交会试水,期待开启大航海的征程。

  广交会开辟机器人展区,不仅紧跟潮流,更折射出中国制造的新叙事。随着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的蓬勃发展,新政策层出不穷,人形机器人迎来“量产元年”。未来十年,机器人产业有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全球外贸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机器人产品展现出了强劲的抗风险能力。多位机器人公司负责人表示,客户购买意愿较高,供应链国产化率不断提升,确保了产品成本的稳定。

  “大航海”成为机器人行业共识,也对广交会服务能力和平台价值提出了更高要求。广交会将继续调整展区、拓宽渠道,为中国制造的新动能赋能,为中国外贸寻找韧性的可能。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