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广东省正推进“人工智能+”行动,AI医疗成为焦点。臻络科技创始人表示,AI与医疗结合需面对三阶段挑战,预计将在提升效率和质量方面率先落地,并挑战诊疗决策领域。公司发布的全场景医疗AI系统有望为帕金森病临床医护和患者提供帮助。

当前,广东省正大力推进“人工智能+”和“机器人+”行动,助力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与广东优势产业深度融合,加速商业化进程。4月9日,广东省发布的“人工智能+”首批应用场景中,人工智能+医疗成为四大发布行业之一,凸显AI医疗落地已成为投资界、医疗领域及政府部门共同瞩目的焦点。

AI在医疗领域如何跨越应用落地的挑战,其关键方向又在哪里?近日,深圳市臻络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臻络科学”)创始人兼CEO任康在接受南都·湾财社记者采访时表示,AI与医疗的结合需面对学术科研、工程技术转化、应用落地三阶段的不确定性挑战。整体来看,AI与医疗具备天然结合优势,预计AI医疗将率先在“提升效率”和“提升质量”两方面落地,并在能力增强后挑战更具医疗价值的“诊疗决策”领域。

聚焦帕金森病需求,研发AI诊疗体系

帕金森病作为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严重影响全球数百万患者的生活质量。我国约有300万名患者受此困扰,预计到2030年患者人数将增至500万。4月11日,第29个世界帕金森病日的主题是“人工智能助力帕金森病管理”,显示出AI在帕金森病诊断和辅助治疗中的重要性。

臻络科学创始人兼CEO任康介绍,帕金森病领域存在大量未满足需求,如早期症状不典型导致早筛困难、诊断手段复杂成本高、治疗需因人施药、长期管理护理等。为此,臻络科学于2013年成立,专注于神经系统疾病领域的人工智能及数字诊疗技术研发,已构建起全国领先的帕金森病临床数据平台。

目前,臻络科学的设备和软件已覆盖全国700多家三甲医院,惠及20余万患者。公司还获得启明创投等知名投资机构投资,持续推动AI医疗在帕金森病领域的技术研发与应用。4月8日,臻络科学发布全场景医疗人工智能系统“智医灵心”,该系统利用大模型、深度学习等技术,贯穿帕金森病早筛、评估、诊断、治疗、康复及管理全环节,有望为医患提供更多帮助。

技术转化面临三阶段挑战,需接纳新技术

任康拥有12年研发创新到落地应用的经历,对于技术转化面临的挑战深有体会。他表示,从学术成果到实际应用需经历学术研究、工程技术转化、落地应用三阶段,每阶段都充满不确定性。学术研究阶段需验证科学假设,工程技术转化阶段需将学术模型转化为真实实时系统,考虑算力、成本等问题,落地应用阶段则需让新技术新理念被现有体系接纳。

为此,臻络科学从医工交叉研究阶段就协同大量顶尖帕金森病专家深度参与,从源头入手,理解技术路线设计,推进科研和技术转化。当技术转化为应用产品时,大多数用户也自然理解相关新理念,形成共识。

AI医疗落地三大方向,诊疗决策成挑战目标

广东省“人工智能+”首批应用场景中,人工智能+医疗发布了10大典型场景,展现出丰富的落地场景。任康认为,AI与医疗的结合应用将在提升效率、提升质量、辅助决策三方面率先落地。提升效率是当前AI医疗创新公司的切入点,如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图像处理等技术提高工作效率。提升质量则是针对医生主观判断或肉眼观测的环节,AI的接入可以提高评估解读的客观性和一致性。辅助决策乃至决策支持将是AI未来可能的结合点,但也是最慢落地的场景,需克服技术、伦理和医疗专家核心价值冲突等挑战。

总体来看,人工智能与医疗是天然结合的。医疗是从多个维度感知疾病到做决策的过程,AI的多模态感知与之匹配。未来,随着AI能力的进化,有望在更多方面达到甚至超越现有医疗水平,为患者带来福祉。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