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高新产业投资持续增长,传统产业升级加速
AI导读:
2025年一季度,上市公司在高端制造、新能源、人工智能等领域持续加码,高新产业投资持续增长。同时,传统产业正积极探寻转型升级路径,强链、补链与并购成为重要手段。大额投资和订单频现,为能源、制造行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
数据中心蓝光点点,算力需求快速增长,推动企业产品结构优化升级;新能源汽车携手人形机器人共赴未来,产业链协同加速新技术落地应用。传统产业瞄准绿色智能发展,整合资源扬帆起航……春潮涌动,科技创新引领的产业变革,正绘制出一幅繁荣的经济新图景。
2025年一季度,上市公司发布重大合同公告近500条,高端制造、新能源、人工智能等领域持续加码。业内人士认为,一季度经济开局稳健,产业创新动力十足,展现了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潜力。面对全球经济复苏挑战和贸易保护主义,国内上市公司加速产业结构调整,挖掘内需潜力,在危机中寻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高新产业投资持续增长
企业敏锐感知技术变革,随着AI、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持续升温,高新产业投资持续增长。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6.5%。其中,信息服务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专业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34.4%、30.3%、28.5%、26.1%。
“得益于终端客户对算力基础设施的持续建设和资本开支强劲增长,800G和400G高端光模块销售大幅增加,公司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一季度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大幅提升。”中际旭创有关负责人表示。
汽车产业链企业面临多重“赛道”选择。多位企业人士表示,当前汽车智能化成为竞争焦点,产业链企业和车企合作紧密;同时,由于技术相似,不少汽车零部件企业积极拓展人形机器人业务,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高盛研究报告预测,汽车供应链与人形机器人融合将引发产业变革,预计到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达380亿美元。目前,A股已有超20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布局人形机器人,累计投入超百亿元。
广汽集团机器人研发团队负责人表示,汽车与机器人在技术层面高度契合,汽车系统平台能为人形机器人提供支持。
大额投资与订单频现
AI算力与可控核聚变成为前沿领域。一季度,上市公司凭借前瞻布局和市场拓展优势,大额投资频现。
基础设施项目开工率提升,推动上市公司签订多笔大额订单。
可控核聚变被视为未来最具潜力的清洁能源,将为AI提供强大电力支持。中国核电有关负责人表示,为前瞻布局核聚变能源领域,公司计划以10亿元增资参股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落实核能战略,促进清洁能源发展。
三大电信运营商加码AI算力领域投资。中国移动计划2025年投入373亿元,中国联通计划投资550亿元,中国电信计划投资836亿元。
上市公司积极拓展海外市场,订单多点开花。三一重能在印度、哈萨克斯坦、德国等地斩获订单,深耕中亚、南亚、东南亚等市场,突破欧洲高端市场。
一季度,上市公司发布重大合同公告近500条,其中基建类合同占比超三成,智算中心、算力基础设施相关订单受青睐。
大额订单为能源、制造行业提供动能。中国船舶、华西能源等上市公司单笔订单超百亿元。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面对市场竞争和产业调整压力,传统产业积极探寻转型升级路径,强链、补链与并购成为重要手段。
一季度,47家上市公司发布重大资产重组公告,同业整合和向新兴产业方向发展成为主旋律。
天玛智控正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化核心竞争力,推动煤炭智能化开采主业绿色转型。
东方电子深化AI技术在新型电力系统应用,打造新质生产力,拓展新产业链。
海峡股份拟以25.15亿元购买中远海运客运100%股权,实现运力池共建。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