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加速打造新赛道之城,探索科创新路径
AI导读:
南京加速建设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聚焦人工智能等四大新赛道,通过系统布局、生态完善,打造持续生长和自我进化的新赛道成长生态,探索独具特色的科创新路径。
杭州凭借“六小龙”火爆出圈后,各地纷纷加速发力科创生态。在一轮又一轮的“招才引智”与“政策加码”中,如何真正找到具有可持续竞争优势和动力的创新路径,成为各大科创高地的共同考题。
近年来,南京加速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把培育新赛道作为南京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聚力打造新赛道之城。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近期的采访中观察到南京的差异化成长路径——这座城市正在通过系统布局、生态完善,打造能够持续生长和自我进化的“新赛道”成长生态。新赛道已成为各地开辟新领域、培育新动能、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在持续构建“4266”产业体系的基础上,南京提出举全市之力布局人工智能、机器人、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通信四条赛道。瞄准这四大产业,南京已成立相应的四个产业攻坚推进办公室。
根据规划,南京将加快培育一批优质领军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力争到2025年全市未来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过3000亿元,努力在全国形成培育新赛道的“南京样板”,切实以新赛道塑造南京高质量发展的领先优势。
长城战略咨询总经理陈文丰长期从事科技园区和创新型城市研究。在他看来,南京作为科教与制造强市,拥有丰富的新场景基础设施与创新生态资源,具备新赛道培育的天然土壤;若能强化跨界整合与平台赋能,结合产业促进机制,有望率先跑出一批“新物种”企业,进而成长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主赛道”。
科研基础与科创“底色”
提起南京,很多人想到的是千年古都和科教名城。这里是我国重要的科教中心城市之一,在《自然》增刊“2024自然指数—科研城市”中位居中国第三、全球第五。
“在当今的中国,科学已经成为提升经济政治地位的最优路径。”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团图书高级编辑Jacob Dreyer在增刊的分析文章中指出,随着中国政府将科技创新置于经济战略的核心位置,一些中国省会城市在追求科研卓越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并致力于推动可持续的技术驱动型增长。
这样的观察同样适用于南京——近年来,南京已前瞻布局新一代人工智能、第三代半导体、基因与细胞、元宇宙、未来网络与先进通讯、储能与氢能等六个未来产业新赛道。未来产业与新赛道的共同特点在于发展潜力巨大,都需要注重生态营造以及新制度供给。
六大未来产业的新赛道是南京“4266”产业体系的一部分,其中的“4”代表四大支柱产业,包括石化产业、钢铁产业、汽车产业、电子信息产业,“2”代表两大产业集群,包括软件和信息服务、新型电力(智能电网)两大优势产业集群,第一个“6”代表六大新兴产业,包括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装备、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型材料、航空航天,第二“6”则是前述六个未来产业新赛道。
长城战略咨询最新发布的《中国新赛道体系发展报告2025》关注了在新赛道培育中具有突出优势的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南京等十个城市赛道发展新实践,提出未来网络、第三代半导体、创新药研发是南京的三张“赛道名片”。
陈文丰的团队认为,在这种驱动下,新场景突破引领新物种涌现,推动新赛道崛起,最终形成新主赛道。
南京的机制创新探索
如果说赛道建设是决定城市未来产业的“选题”,那么科创生态的健全与否,则决定了这些“题”能否真正做深、做出成果。
记者发现,当前新一轮未来产业竞逐中,南京正系统构建涵盖创新主体、投资基金、场景资源等在内的科创生态“富矿带”,并以场景、企业、基金相融合模式推动新赛道发展、夯实成长土壤。
2023年初,南京发布《加快发展未来产业六大专项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全市未来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00亿元以上,未来产业发展水平位居全国第一方阵。到2030年,全市未来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000亿元以上,成为引领全国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科技创新链条中,成果转化常常是最难打通的一环。为破解这一关键堵点,南京发布了“新质城建”超级场景,邀约各界共创应用场景,推动产业升级与城市发展。不仅如此,当地还设立专门平台,统筹城市场景资源,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系统化的场景创新服务。
从产业和企业的角度,以人工智能赛道为例,南京出台了《南京市进一步促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及《南京市促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集聚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超500家。
投资生态角度,当地提出围绕重大项目落地、重点产业发展、强链补链延链、科创人才培育四大方向,力争形成总规模超2000亿元的“4+N”产业基金集群。
场景、企业与资金的多维度协同发力,正成为南京培育新质生产力和塑造产业新动能的重要驱动力。
打造有生命力的新赛道生态
面向未来,加快布局未来产业新赛道、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政府应把培育新赛道作为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重要抓手。
长城战略咨询团队曾在一篇报告中写道,新赛道作为新经济时代涌现的新兴事物及现代产业体系中最为活跃、最具爆发式增长潜力的新业态,要重点从新经济认知、赛道选择、未来研究、顶层设计等四个方面发力。
无需质疑的是,地方政府打造新赛道并非追风造词,而重在构建具备持续生长能力的“生命系统”。陈文丰形容:“在这片‘科创森林’中,创新平台是土壤、创新政策是阳光、创新氛围是空气、创新服务是水分,企业则是扎根其间、不断向上生长的树木。”
“南京正在从‘移栽树苗’走向‘培育种子’。”他观察到,南京越来越重视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孵化与成长。这种转变的背后,是南京日益肥沃的创新土壤。制度供给不断优化、金融资本加速活跃、应用场景持续开放,这些都为科创“种子”们提供了良好的发芽和成长环境。
这意味着,南京的科创生态系统通过不断优化创新政策、资金支持、企业孵化和场景资源等,将持续增强其内生动力,形成一个自我强化、互为支撑的生态链。这座城市没有照搬硅谷,也未复刻张江,而是立足自身禀赋,正在探索并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科创新路径。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