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发布钠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产业迎来新突破
AI导读:
宁德时代发布名为“钠新”的钠离子电池,并推出首款产品。钠离子电池在多项性能指标上表现出色,未来有望加速新能源全场景产业化。当前钠离子电池储能成本仍高于锂离子电池,但未来差距有望缩小,预计到2030年产值可达200亿元。
4月18日,宁德时代官方微博宣布,主题为「边界觉醒」的发布会将于4月21日举办,预热海报中的“超级科技日”字样引发市场广泛关注。21日,宁德时代正式发布名为“钠新”的钠离子电池,并推出首款产品——宁德时代纳新24V重卡启驻一体蓄电池,计划于今年6月正式量产。据透露,该钠离子电池在多面挤压、针刺贯穿等极端实验下,表现出色,做到“不起火、不爆炸”。
宁德时代董事长&CEO曾毓群出席发布会表示,钠电体系的突破意义重大,打开了资源边界。钠电的成熟将加速新能源全场景产业化,不仅限于乘用车领域,还将在电动巴士、重卡、飞机、船舶、工商业等全领域落地,并大大加快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的应用进程。
宁德时代在业绩说明会上透露,公司正在开发第二代钠电池,其性能指标已接近磷酸铁锂电池。若形成规模化应用,钠电池的成本相比磷酸铁锂电池将具一定优势。这一消息使得A股市场钠离子电池概念股低开高走,多只成分股领涨。

值得一提的是,中科海钠于3月推出【中科海钠·海星】钠离子电池商用车解决方案。民生电新点评指出,钠离子电池在循环寿命、充电时间、电量利用率等方面均有显著提升,能量密度接近功率型磷酸铁锂电池水平。同时,钠离子电池的低温适应性进一步优化,无需预加热,放电余量可降至5%。
经济性方面,钠离子电池减重、增加有效载荷,全生命周期总输出电量提升30%,充放电损耗成本降低45%,日充电次数增至3次,年运营里程提升20%。这使得商用车更具经济性,实现“少装、快充、多用”三大核心价值。
据央视财经报道,当前钠离子电池储能成本仍高于锂离子电池,但未来随着应用场景和产能的扩大,差距有望缩小。我国已建成和在建的钠离子电池产线规模估计达10GWh,处在快速上升期。预计到2030年,若按电动重卡领域钠离子电池渗透率10%测算,产值可达200亿元。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清洁能源实验室主任胡勇胜表示,钠离子电池一旦规模化量产,将对我国锂电产业起到“平衡器”作用,有助于稳定锂电价格。
(综合来源:央视财经、财联社、民生电新研报、公开信息)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