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4月19日,北京亦庄上演全球首次“人机共跑”半程马拉松,天工Ultra机器人夺冠。此次赛事激发二级市场对机器人概念股的热情,机器人ETF涨幅达2.79%。同时,比赛也暴露了机器人技术短板,为产业发展指明方向。未来,机器人应用场景的挖掘和商业模式的确立将成为重点。

  4月19日清晨的北京亦庄,上演了全球首次“人机共跑”半程马拉松——21公里赛道上,20支人形机器人队伍与万名人类跑者同场竞技。最终,天工Ultra机器人以2小时40分42秒的硬核成绩夺冠,同时因“翻车名场面”火爆网络。此次赛事不仅展现了机器人的多样性,还激发了二级市场对机器人概念股的热情。

  比赛现场,各类“参赛选手”状况百出。有的步履蹒跚,被网友戏称为“太奶”散步;有的突然“五体投地”,工程师紧急扶正后,仍倔强前进,彰显奥林匹克精神。这些场面虽引人发笑,但二级市场的机器人概念股却表现不俗。

  4月21日,机器人板块开盘略有下跌,但午后开始拉升,市场成交活跃。截至当日收盘,机器人ETF涨幅达2.79%,奥比中光涨停,鸣志电器、伟创电气涨超8%,股市热点聚焦于此。

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直播截图

  获得冠军的“选手”是来自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天工Ultra。该创新中心由优必选、京城机电、小米机器人等联合组建,汇聚了顶尖科学家和工程师。

  资料显示,公司四大股东中,优必选、小米机器人、京城机电持股比例均为28.57%,持股比例共超过85%。

  亚军N2机器人来自松延动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2025年已完成连续两轮过亿元融资。季军“行者二号”由上海卓益得机器人有限公司研发,是业内率先推出的全尺寸双足人形机器人。

  目前卓益得共完成两轮融资,其中2023年11月的Pre-A轮融资方为成都点亮曙光创业投资合伙企业,占股5.3%。该企业由成都点亮伯恩股权投资有限公司管理,已投资多家科技企业。

  根据北京市经信局公布的比赛结果,20支机器人参赛队伍中,最终有6支队伍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比赛。此次马拉松全面考验了机器人的关节模组协调性、控制算法稳定性等能力,成为超高难度的“综合大考”。

  开源证券表示,本次比赛的意义在于作为综合检验平台,推动产业链联动,形成标准化与规模化落地。通过比赛,机器人产业发展需要重点解决的技术短板更加清晰,为后续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部分参赛企业表示,参加完本次比赛,既能看到自身的不足,也能更加确定未来的发展方向。

  此前,阿加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CEO在接受采访时谈论过关于机器人的形态问题。他认为,未来机器人会以各种形态出现,并不一定是人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名誉所长王田苗也表示,未来十年,人形机器人在“人工智能+机器人”范畴的占比可能只有10%左右。

  经过这场马拉松,普通民众对于机器人的评判标准发生了变化。机器人爱好者小高表示,未来想要看到机器人的更多突破,单纯的动作展示可能不再能打动人。

  多名机器人行业从业者表示,具身智能应用场景的挖掘和商业模式的确立,将是当下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点。

  近年来,国内机器人产业正积极扩展应用场景,并已取得诸多成效。例如,天工机器人能手持检测设备对电柜进行局部放电检测,四川具身科技的“天行者一号”已在柔性产品制造企业发挥稳定运动能力。

  传统企业也开始与机器人结合拓展应用场景。例如,龙湖冠寓落地机器人送餐服务,瑞贝卡入局机器人领域,探索新零售场景中的更多可能。

  据《2025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产业研究报告》预测,2025年中国人形机器人产量将超万台,市场规模有望达到82.39亿元;而2025年中国具身智能市场规模约52.95亿元,到2030年将达1037.52亿元。

  爱建证券发布研报表示,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走向真实场景阶段,建议关注机器人在现实场景的应用落地。

(文章来源:金融投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