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4月19日,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结束,引发对人形机器人产业未来发展的关注。今年以来人形机器人热度攀升,产业正处于关键发展阶段。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程度直接影响国产人形机器人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企业需加强技术研发,拓展应用场景,推动供应链成熟,实现商业化突破。

  每经评论员陈婷

  4月19日,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圆满结束。来自北京亦庄的“天工Ultra”以2小时40分42秒的成绩夺得桂冠,这一赛事不仅展示了技术实力,也引发了公众对人形机器人产业未来发展的高度关注。股市热点方面,人形机器人概念股也备受瞩目。

  今年以来,人形机器人的热度持续上升。从蛇年春晚的宇树机器人精彩表演,到此次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事,人形机器人频繁亮相,成为社会焦点。宇树科技还透露,正筹备推出人形机器人格斗大赛。人形机器人正以多样化的形式进入公众视野,社会对其期待值不断提升。

  此次“半马”比赛对人形机器人领域意义重大。它不仅为技术验证提供了实践场景,也为行业标准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比赛中暴露的问题,为产业发展指明了改进方向。然而,人形机器人在赛场上“跑起来”只是产业发展的一个起点,其产业化征程才刚刚开始。国产人形机器人要在技术研发、应用场景拓展和产业生态完善等方面持续发力。

  目前,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正处于关键发展期。据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发布的《2025年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蓝皮书》预测,202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销量有望达到1.24万台,市场规模达63.39亿元。这表明人形机器人正从研发阶段迈向量产及商业化阶段。在此关键时期,加强技术研发是产业稳定发展的基石。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程度直接影响国产人形机器人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相关企业应加速解决技术短板,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智能化水平,推动供应链成熟。

  尽管人形机器人已在舞台上“舞动”、跑道上“奔跑”,但其商业化进程仍面临制造成本高、应用场景有限等问题。企业需要加强与各行业的合作,挖掘用户需求,开展针对性研究和产品开发。只要相关企业能把握机遇,发挥中国制造优势,平衡短期收益与长期发展,就有望在商业化、量产、降本等关键环节实现突破。

  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如同一场马拉松,需要耐力与智慧。本次半程马拉松赛事不仅检验了人形机器人的运动能力,更考验了其整体性能。各方对人形机器人发展持开放包容态度,敢于直面技术短板,这是产业长期发展的积极信号。相信在持续努力下,国产人形机器人产业将稳步前行。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