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持续稳定股市,保障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同时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会议释放出资本市场在宏观经济治理中战略地位提升的信号,预示后续将有更多实质性政策出台,以维护股市持续稳定。

  周天芸(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教授、高级金融研究院研究员)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研究稳就业稳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会议指出,要持续稳定股市,保障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同时持续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会议强调,相关举措需直达企业和群众,提高落地效率,确保实施效果,这预示着后续将有更多实质性政策出台。

  此次国常会释放出资本市场在宏观经济治理中的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的信号。政策端从“应急响应”向“长效治理”转变,表明资本市场在宏观经济治理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股市作为经济的“晴雨表”,其稳定对于改善市场预期、提振信心、促进消费和投资具有关键作用。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均强调稳住楼市股市,并提出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加强战略性力量储备和稳市机制建设,体现了顶层设计对资本市场的重视。

  “持续稳定股市”的表述,凸显了政策的长期性和连贯性。证监会年初工作会议已提出稳字当头,全力巩固市场回稳向好势头。此次国常会强调“持续”,意味着稳市机制将是长期过程,政策应具有连贯性、稳定性和协同性。今年一季度,A股主要指数多数上涨,人工智能、机器人、新能源车等表现抢眼。面对外部风险,中国版“平准基金”主动作为,多部委密集施策,维护资本市场稳定。

  此外,“持续稳定股市”还体现了政策工具的操作空间。会议强调,面对复杂外部环境,要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我国宏观政策尚有空间,能够有效应对不确定性。从央行创设支持资本市场工具,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稳市机制建设,再到多部门协同发力,稳市机制日趋成熟,政策工具箱储备充足。

  每当市场经历非理性波动时,相关“稳市机制”便发挥重要作用,如央行的流动性支持、中央汇金公司的“平准基金”、上市公司的增持回购等,形成多部门、多主体协同发力的格局。这些机制不仅成功应对短期波动风险,也为股市的持续稳定奠定基础。

  近期,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冲击全球金融市场,但中国A股市场展现出较强稳定性。得益于中国经济的高韧性和政策的前瞻性及时性,中国股市有条件保持稳定。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