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回购潮升温:规模持续扩大,龙头效应显现
AI导读:
港股上市公司掀起新一轮回购潮,回购规模持续扩大,龙头公司成为绝对主力。回购潮呈现出与往年不同的结构性特征,行业层面看,回购逐渐活跃于医药、消费、软件医药等行业领域。当前港股估值处于历史中低水平,投资价值较高。
恒指持续震荡的行情下,港股上市公司掀起新一轮回购潮。数据显示,4月初至今,已有115家港股上市公司合计回购7.79亿股,无论是参与家数还是回购总量,均已超越3月水平。港股回购再升温,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越跌越买”的策略,已成为港股市场新常态。自2021年恒指开启下行周期以来,港股公司回购规模持续攀升,金额从2021年的382.87亿港元,逐年递增至2024年的2655.13亿港元,四年间增幅接近6倍。今年以来,港股市场的回购继续保持强劲势头,回购总金额为105.4亿港元。
今年以来,龙头公司仍是回购市场的绝对主力。Wind数据显示,仅腾讯控股(00700.HK)、汇丰控股(00005.HK)和友邦保险(01299.HK)三家企业,回购金额就占据全市场总规模的近八成。不过,目前市场格局正在发生变化。除互联网巨头外,医药生物和消费板块也在巨额回购,回购规模持续扩大。
业内普遍认为,回购通常意味着上市公司和股东看好公司长期价值,且拥有较为充足的现金流。展望后市,当前港股估值处于历史中低水平,投资价值仍然较高。港股回购潮呈现出与往年不同的结构性特征,行业层面看,回购逐渐活跃于医药、消费、软件医药等行业领域。
例如,在医药领域,药明生物今年以来合计回购6053万股,回购金额达到11.11亿港元。包括药明生物在内,年内还有石药集团、中国生物制药、先声药业等11家港股上市药企出手回购,回购金额超17.32亿元。消费领域中,太古股份公司A(00019.HK)今年合计回购股份2056.5万股,回购金额达到13.69亿港元。
另一方面,龙头效应也在加强。今年以来,港股的回购主力军依然是龙头企业,回购额排名前三的公司占据了港股总回购额的近八成份额。不少龙头企业的股价,今年正在经历“边买边涨”的过程。以回购金额达210.26亿港元的腾讯控股为例,伴随持续回购,该股区间最大涨幅超过35%。
在4月港股市场大幅震荡的背景下,上市公司为何逆势加大回购?业内人士认为,政策、估值与市场信心共同推动了本轮回购潮。港交所积极推进库存股机制改革,也提升了公司的回购意愿。2024年6月11日,港交所库存股新规正式生效,上市公司回购股票不再强制注销。
美国对等关税政策等因素冲击下,港股市场后市如何演绎?多数机构仍然相对乐观。中国银河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杨超认为,中长期来看,关税对经济的影响取决于各国关税协商谈判结果以及关税落地情况。当前港股估值处于历史中低水平,投资价值仍然较高。
华泰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易恒分析,坚定看好港股相对收益表现。建议短期内关注贸易依赖度较低以及股息率较高的板块,主要有金融业、能源业、电讯业、公用事业、必需性消费、房地产等行业。中长期仍然看好政策支持力度较大的消费板块,以及自主可控程度提升的科技板块。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