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低温稀释制冷机助力量子计算,安徽赋权改革加速科技产业化
AI导读:
合肥知冷低温科技有限公司依托安徽大学团队研发的极低温稀释制冷机,满足量子计算所需。安徽积极探索科研成果转化赋权改革,推动技术成果产业化,合肥知冷低温已获多轮融资,与多家知名机构合作。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当温度降至绝对零度(-273.15℃)时,物质将展现全新形态。合肥知冷低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合肥知冷低温”)董事长王绍良表示,通过稀释制冷技术,超低温环境能让物理现象显现独特特性。
极低温:量子计算机运行的基石
在一台圆柱形的“冰箱”前,技术人员正调试关键部件。极低温稀释制冷机是量子计算等尖端科技不可或缺的核心设备。
作为公司董事长及安徽大学物质科学与信息技术研究院研究员,王绍良自2014年起便投身于极低温领域研究。2022年,安徽大学自主研发的量子计算用极低温稀释制冷机经严格测试,最低温度达9.2mK,满足量子计算所需温度和制冷量。
依托安徽大学团队的项目成果,合肥知冷低温于2023年5月成立,集研发、生产、销售、技术咨询于一体,广泛应用于量子计算、凝聚态物理等领域。
“公司成立一年多,销售额已达7000万元。”合肥知冷低温总经理郑心碧介绍,公司已与北京量子院、粤港澳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等知名机构合作,并收到国内外60多个科研院所的意向订单,总金额约3亿元。
赋权改革:助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安徽积极探索科研成果转化赋权改革,通过明确所有权范围、赋予科研人员部分所有权等措施,推动技术成果产业化。
2022年,安徽大学等5所高校成为首批试点单位,王绍良团队受益于此。2023年,相关技术成果作价1005万元入股合肥知冷低温,填补了量子科技产业链在极低温关键技术上的国内空白。
“技术成果占比80%,两个月内完成公司创立。”王绍良表示,合肥市创新投、科创集团等给予资金支持,缓解了初期资金难题。2024年3月,公司完成天使轮融资,持续增强资本实力。
目前,安徽在106家单位推广赋权改革机制,累计赋权成果1109项,成立或入股科技型企业89家。安徽将打造赋权改革2.0版,分类指导高校、科研机构等,以“赋权企业”为重点,加强跟踪服务和政策支持。(刘一枫)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