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4月24日,上海市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商业航天先进制造业集群的若干措施》,提出到2027年产业规模达1000亿元。2025年我国商业航天市场将突破2.5万亿元,多地发布政策推进发展。商业航天概念股年内表现抢眼,成为股市热点。

  4月24日,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等部门联合印发的《上海市关于加快培育商业航天先进制造业集群的若干措施》提出,到2027年,上海商业航天产业规模力争达到1000亿元左右,将商业航天定位为新的增长极。

  《措施》提出,发挥市级科技重大专项等专项资金协同支持作用,给予商业火箭、卫星等关键核心产品研制高额资金补贴,最高达3亿元,以加快提升产业化规模。同时,支持企业高端化智能化升级,对企业购置设备、软件等投入,给予最高1亿元支持。对科技攻关、产业化项目的银行贷款,给予最高1500万元贴息支持。智能工厂升级方面,支持也高达1000万元。

  2025年,我国商业航天市场将迎来多款可回收火箭首飞,卫星需求爆发式增长。据预测,中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今年将突破2.5万亿元,成为新的投资热点。

  商业航天再次被写入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多地发布政策推进商业航天发展。四川省也审议通过《四川省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强调推动全省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

  股市热点:华龙证券认为,2025年我国商业航天正式迈入规模化应用新阶段,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5万亿元,国际合作也将持续拓展。商业航天概念股年内表现抢眼,近70只概念股股价平均上涨6.47%,多只个股涨幅超过40%。

  多家机构对商业航天概念股进行调研,斯瑞新材等公司在液体火箭发动机等领域取得进展,项目正稳步有序推进。从业绩来看,部分概念股一季度业绩预告显示扭亏或增长,展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