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亿航智能获得载人类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标志低空飞行载人时代开启。动力电池企业积极拥抱低空经济蓝海,eVTOL电池成为关键。业内要求电池具备“三高一快”性能,未来固态电池或成解决能源瓶颈的关键。

近期,亿航智能旗下广东亿航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及其合资企业合肥合翼航空有限公司,获得中国民航局颁发的全国第一批载人类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OC),标志着低空飞行“载人时代”的正式开启。这一举措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的商业化进程注入了新的动力,动力电池企业纷纷拥抱低空经济蓝海,成为推动eVTOL发展的关键力量。

然而,尽管前景广阔,现阶段电池的综合性能距离市场需求仍有差距,限制了eVTOL应用场景的进一步拓宽。如何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提升eVTOL的飞行距离,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业界共识是,加快半固态、固态电池的研发及产业化进程,匹配超快充网络,并深度绑定头部企业。

亿航智能在取得OC证后,将集齐包括产品型号合格证(TC)、标准适航证(AC)、生产许可证(PC)在内的四证,标志着低空载人服务及未来城市空中交通正式迈入商业化阶段,逐步走向大众消费。同时,小鹏汇天等低空经济明星企业也在加速推进eVTOL产品的产业化进程。

随着eVTOL商业化步伐的加快,一条新的产业链图谱逐渐展开。业内人士指出,eVTOL零部件有70%~80%与新能源汽车重合,动力电池作为核心零部件,在eVTOL产业化中的受益确定性较大。中金公司研报显示,电机、电池、航电“三电”价值量占eVTOL整机价值比重高达70%,其中电池成本约占整体成本的20%左右。

各大电池厂商纷纷布局eVTOL电池市场,视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宁德时代、国轩高科、中创新航等企业均在加快研发适合eVTOL的电池产品,以满足高安全、高能量密度、高放电倍率及快充的需求。此外,欣界能源、上海洗霸等新玩家也在积极适配eVTOL厂商,寻求差异化竞争优势。

与新能源汽车相比,eVTOL对电池性能要求极高,技术门槛不低。目前,各大厂商均在摸索前进,尚未形成标准化产品。业内普遍要求eVTOL电池具备“三高一快”性能,即高安全、高能量密度、高放电倍率及快充能力。为满足这些需求,电池厂商在材料、结构、电解液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创新。

尽管eVTOL电池产品在不断推陈出新,但伴随着应用场景的拓宽,市场对电池性能的要求也在持续升级。目前,eVTOL电芯能量密度多在270Wh/kg~320Wh/kg之间,续航里程多在200公里以内,尚无法满足更广泛应用场景的需求。未来,电池性能的提升将更多地依赖于材料创新,固态电池或将成为解决eVTOL能源瓶颈的关键。

随着eVTOL商业化进程的推进,补能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变得尤为重要。亿航智能等企业与电池厂商合作,共同研发超快充/极快充电池方案,并开展超充桩、超充站等基础设施的共建。同时,换电也是另一条重要的补能路线。

当前,eVTOL电池产品及基建标准尚未成熟,行业竞争格局未定。产业链企业需配套eVTOL厂商开展合作研发,同时绑定头部企业,以抢占先发优势。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