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随着夜经济逐渐释放活力,越来越多的餐饮品牌开始进行全时段营业,尝试24小时营业以获取更多订单和收入。这背后是消费场景和供应链端的迭代,考验着品牌方的整体操盘能力。

  位于西安的袁记云饺首原地铁站店,每天晚上都会迎来一波波的客人。这家位于当地闹市区的餐饮门店,早就开始执行24小时营业。

  据该品牌相关负责人透露,该门店日均夜间销售可达120单。而其在全国另外近百家进行24小时营业的门店,营业额提升较为明显。餐饮业的这一趋势反映了夜经济的活力。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伴随着餐饮业竞争加剧,以及夜经济逐渐释放活力,越来越多的消费品牌开始进行全时段营业,尝试以此获得更多订单和收入。

  中国食品产业评论员朱丹蓬认为,24小时营业是消费品牌服务升级的重要表现,也是品牌之间形成差异化竞争的手段之一,亦是加强与消费者黏性的工具。在此背后,是消费场景和供应链端的迭代,这些均考验着品牌方的整体操盘能力。

  “深夜食堂”频现街头

  记者注意到,“蜜雪冰城24小时营业”在前段时间登上热搜。这源于此前蜜雪冰城部分门店陷入“隔夜柠檬”的争议。脑洞大开的网友在社交平台分享称,“为了不让柠檬过夜,小雪也是拼了”。

  不过,蜜雪冰城方面告诉记者,公司旗下并没有太多24小时营业的门店,有部分门店只是延长到凌晨两三点钟。

  茶百道也是进行全时段经营的品牌之一。该品牌早在2024年就推出24小时门店,目前约有700多家左右,主要集中在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和新一线城市。

  据该品牌相关负责人透露,24小时门店数量会根据季节和经营情况等因素而发生波动变化。整体来看,此类门店大部分位于商业区和居民区。公司此举是为了承接旺盛的“夜经济”需求,在更多时间和场景下为消费者提供品质茶饮。

  对于餐饮赛道,海底捞、巴奴、老乡鸡、袁记云饺等品牌同样涉足24小时营业。

  相关数据显示,有302家老乡鸡门店进行24小时营业,主要分布在沿街以及经营时段比较自由的区域。门店主要提供老乡鸡日常菜品,在人员配备上,会根据门店的大小以及经营情况,比其他门店多配备2—3人。

  在袁记云饺近百家24小时营业门店中,地址大多集中在“三高”区域——高需求密度(医院、高校、产业园区、写字楼密集区)、高流动节点(交通枢纽、旅游区)及高夜经济活力商圈(夜市带、娱乐聚集区)。上述西安门店夜间经营数据不错,就是源于周边毗邻商业区和居民社区,并且店门口的公交站每晚都有机场大巴逗留,带来了诸多深夜返程的顾客。

  该公司认为,全人群、全时段、全场景的多元化经营模式是如今连锁餐饮行业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另外,我国夜经济正从“娱乐消费”向“全时段民生服务”转型,袁记云饺通过“刚性需求+弹性场景”,深度嵌入当地夜经济生态,形成供需互补。

  记者注意到,很多品牌针对“深夜食堂”推出专属产品,并执行诸多福利政策。海底捞在2023年曾推出“热卤、牛蛙、小龙虾”夏日夜宵三剑客和4款精酿啤酒,在2024年7月到9月,夜宵时段(21∶00之后)上线“美蛙鱼火锅”锅底、美蛙鱼火锅、麻辣小龙虾等多款限定新品。同时,还针对大学生推出午夜场6.9折优惠。

  江瀚认为,全时段经营有助于餐饮、茶饮品牌提升市场覆盖率,增加营收机会。通过延长营业时间,品牌可以吸引更多不同时间段的消费者,满足他们的即时需求。

  不仅仅为了赚钱?

  朱丹蓬也告诉记者,全时段经营是整个行业服务升级的重要表现。当餐饮业内卷加剧,市场趋于饱和,诸多品牌必须寻找新的增长点时,24小时营业成为差异化发展的抓手,在经营上更易出圈。但是,这种模式并不一定能够获得很好的利润。

  “通过‘深夜社交空间’概念,将火锅从单纯的餐饮消费升级为情感连接场景。”在谈到门店24小时营业时,巴奴火锅相关负责人如此解释这一战略布局背后的运营逻辑。

  据其透露,巴奴有近120家门店开通24小时营业,希望能够给消费者在深夜送上高品质的夜宵。

  事实上,在房租成本固定的情况下,延长经营时间,能有效提升坪效和营业额。但是从即时收益来看,各个品牌和门店需要综合考虑人效、坪效的最终转化。在此背后,考验着连锁品牌的管理运营能力。

  仍需供应链支撑

  对于很多烧烤品类门店来说,深夜是其营收的主要时段。但是,连锁化餐饮品牌要想做到24小时营业,仍有很多关卡要过。

  河南一家卤味连锁品牌负责人告诉记者,全时段经营并非时间上的延伸,还涉及到运营模式、消费场景以及产品结构,背后是整个供应链体系的挑战。这涉及到仓储、物流配送、食材采购和供应等。

  江瀚则认为,并非所有餐饮品牌都能做到真正的24小时不间断营业。更多情况下,品牌会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实际情况,延长营业时间至凌晨较晚时段。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