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年首季度,医美行业内的“三剑客”华熙生物、爱美客、昊海生科业绩均出现下滑,凸显传统医美企业转型挑战。华熙生物跌幅居首,管理层进行大规模调整自救;爱美客依靠多元化战略保持增长;昊海生科则需在医美、眼科、骨科业务中重新找到平衡点。

  2025年首季度,医美行业内的“三剑客”——华熙生物、爱美客、昊海生科交出的成绩单,展现出一串令人瞩目的下滑数字,凸显了传统医美企业的转型挑战。

  根据4月25日至26日公布的财务报告,华熙生物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下跌20.77%,缩水至10.78亿元;爱美客的收入亦下降17.90%,降至6.63亿元;昊海生科营收亦减少4.25%,徘徊在6.19亿元。这一系列数据,暴露了传统医美企业转型中的苦痛。

  值得注意的是,华熙生物跌幅超20%,位居首位,爱美客次之,昊海生科则相对稳健。这种差异化,凸显了三家企业在业务架构和战略部署上的差异。

  随着净利润的持续下滑,华熙生物管理层进行大规模调整,高层领导深入业务一线展开自救。爱美客则依靠多元化战略布局,保持5%的营收增长;昊海生科依靠医美业务增长,力图抵消集采冲击,三者的战略路径已鲜明划分。

  市场更为忧虑的是,这一轮转型阵痛背后,是否隐藏着行业的根本性变革?在这场变革中,谁将沦为落后者?

  医美巨头:战略转型中的管理困境

  华熙生物,昔日“玻尿酸行业翘楚”,业绩骤降引人注目。自2022年营收巅峰后,公司连续下滑,净利润更是断崖式下跌。

  华熙生物陷入营销高投入回报乏力的困境,尽管连续两年压缩销售开支,净利润率却仍大幅下跌,销售效率低下问题愈发突出。

  华熙生物正处于“第三次战略升级”阵痛期,专注于糖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两大领域。转型伴随着管理成本显著增加,管理层大规模调整,三名副总经理被免职,财务总监和供应链负责人晋升。

  华熙生物董事长赵燕表示:“我们的组织结构和人才储备未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管理层开始深入管理占据公司收入主体的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展现出转型决心和业务危机的严峻性。

  华熙生物认为,业绩下滑源于战略执行偏差和人才与组织问题。尽管推出了重点产品,但业绩最快也要到2025年下半年才有望恢复增长。

  爱美客VS昊海生科:缓步前行

  与华熙生物相比,爱美客和昊海生科跌幅略有收敛,但同样遭遇增长瓶颈。

  2024年,爱美客营收增速下滑至5%的历史低点,尽管明星产品“嗨体”仍实现销售额,但溶液类和凝胶类注射产品增速已降至个位数。

  爱美客加快产品更新换代,积极并购开拓新领域,但韩国REGEN战略布局面临不确定性,其“童颜针”中国代理权已被江苏吴中获得。

  昊海生科展现出医美领域独特优势,业务遍及眼科、医美、骨科等领域。尽管医美业务增长乏力,但仍在尝试新材料实现业务突破。

  昊海生科旗下人工晶体公司产品在集采中中标,集采政策导致利润下降,医美增长难以弥补。

  玻尿酸市场竞争白热化

  三巨头业绩背后,玻尿酸市场“黄金周期”是否落幕?华熙生物坦言,产品线面临激烈竞争。

  新兴替代材料重塑市场版图,羟基磷灰石和重组胶原蛋白备受青睐。重组胶原蛋白有望复制透明质酸辉煌,市场空间不断扩大。

  审批门槛成为制约行业增速的重要因素。平安证券分析指出,国内NMPA对三类医疗器械高要求,使得研发周期长、难度大,拥有合规产品的公司具有明显先发优势。

  面对行业变革,三大巨头采取不同战略应对。华熙生物实施激进改革,爱美客采取稳健创新策略,昊海生科需在医美、眼科、骨科业务中重新找到平衡点。

  “医美三剑客”的财务报告如同行业缩影,未来竞争中,谁能在材料科学、商业化体系、监管环境下保持创新,谁就能占据先机。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