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50余家主板公司因“净利润为负且营收不到3亿元”触发退市新规红线,2025年成关键保壳年。部分公司股价未大跌,甚至上涨,但退市新规对上市公司提出更高要求,迫使企业聚焦主营业务。触发红线不意味着必然退市,仍有调整回归机会。

上市公司公告,4月29日,将有国新文化(600636.SH)、庚星股份(600753.SH)、立航科技(603261.SH)、精伦电子(600355.SH)、华嵘控股(600421.SH)等多家上市公司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戴上*ST帽子。这源于去年颁布的“国九条”有关沪深主板公司“净利润为负且营收不到3亿元”的财务类退市指标于2024年度生效后,已有逾50家上市公司触发这一条件(以业绩预告口径统计)。

目前,上述50余家公司中,部分已完成年报披露并披星戴帽,部分则等待年报发布。与普遍预期不同,部分存在保壳预期的公司股价未大跌,甚至上涨。如推进实控人变更的亚振家居(603389.SH),本月股价涨幅已超30%。而ST春天(600381.SH)在风险暴露后连续跌停。

2025年对这些上市公司而言至关重要,它们刚刚或即将戴上*ST帽子。随着2024年报披露高峰到来,退市新规下的市场洗牌加速。新规中,主板市场财务类退市指标升级,将“净利润+营收”组合指标中净利润为负且营收低于1亿元的设定改为3亿元,首次触发即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据统计,截至目前已有50余家主板公司触发新规红线,其中沪市主板超20家,深市主板超30家。这些公司中,仅2家市值超50亿元,大量公司市值在20亿元左右。如ST步森(002569.SZ),除业绩指标触及财务类退市风险警示,还因“公司最近三个会计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净利润孰低者均为负值,且最近一年审计报告显示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而被继续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在退市新规压力下,部分公司通过施展“财技”、突击交易等方式意图保壳。如ST春天,此前预告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后,营业收入为3.05亿至3.33亿元。但近期财报审计中,年审会计师质疑其业绩数据,初步认定其经调整后的营业收入将不到3亿元。

退市新规对上市公司提出更高要求,迫使企业聚焦主营业务。不过,触发“净利润+营收”组合指标红线,并不意味着必然退市。一些基本面尚可的企业,2025年仍有机会调整回归正常。

在前述50多家上市公司中,国有企业占比约两成。其中,ST步森、和科达(002816.SZ)和大晟文化(600892.SH)去年完成地方国资入主。如大晟文化,虽获唐山文旅支持,但2024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预计利润总额、净利润等均为负值。国资出手不一定能买到优质标的,面临危机的标的给国资提供了合理的价格谈判空间。

此外,筹划易主、资产重组的案例也频频出现。如兰州黄河(000929.SZ),股东内斗多年,但在公司面临退市风险前达成和解,前实控人退出,前二股东上位。

监管部门鼓励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去年9月底证监会发布的意见明确提出,相关上市公司应抓住政策窗口期,与优质资产开展重组合作。

(文章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