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解析: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的经济方法论
AI导读:
本文深入探讨了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作为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关键组成,对经济工作的重要性。文章分析了“稳”与“进”的辩证关系,强调了保持经济运行平稳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性,以及坚持实事求是、提高决策科学性的必要性,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指导。
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在学习时报刊文,题为《更好把握“稳”与“进”的辩证关系》,深入探讨了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对经济工作的重要性。
更好把握“稳”与“进”的辩证关系
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作为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关键组成,是治国理政的基石和推进经济工作的科学方法论。在《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中,收录了关于稳中求进的重要论述,凸显了“稳中求进”作为经济工作长期原则的核心价值。深入学习和贯彻这些论述,对于精准把握“稳”与“进”的辩证关系,保持经济稳健增长,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稳”的核心在于确保经济运行平稳
我国作为拥有14亿人口、经济总量居全球第二的大国,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保持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和经济社会大局稳定至关重要。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在经济建设中曾经历急于求成的教训。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积累了诸多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高度,提出“我国经济进入深度调整阶段,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尊重规律,通过科学方法贯彻政策”,强调“稳”需有重点,特别要稳住经济运行,确保增长、就业、物价稳定,防范金融风险。
“进”的重点在于经济结构调整和改革开放深化
强调“稳”的同时,不能忽视“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阐述“进”的重要性,指出“进是方向和动力”,重点在于调整经济结构和深化改革开放。他强调,面对困难,要敢于担当,锐意改革,坚持实事求是,迎难而上。2024年9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增量政策,有效提振市场信心,经济明显回升,国内生产总值增速达到5%,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稳”与“进”辩证统一
“稳”与“进”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需整体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需科学运用于经济建设,使我国经济平稳发展。要认清“稳”与“进”的统一性,二者相辅相成,目标一致;同时,也要认识到它们的对立性,适时适度调整。把握好矛盾双方转化的条件和契机,关键在于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提高决策的科学性、预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运用稳中求进方法论上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他强调“以进促稳”,提出多出稳增长、稳就业政策,谨慎出台收缩性举措。这一原则在宏观调控政策中得到充分体现,为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指导。
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化对经济工作规律的认识,是应对挑战、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要深入学习习近平经济思想,精准把握“稳”与“进”的度,加快培育新生产力,为推动经济持续回升、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作出贡献。
(作者系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 郑新立)
(文章来源:财联社)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